北京大學首次回應北大教授孔慶東罵港人事件
要求每一位師生以理性、平和、文明的方式看待香港與大陸的社會文化差異,“不說不利于兩地合作、和諧與友誼的話”。這是“狗”事件發生后,北京大學首次以不點名方式批評孔慶東,對外傳達學校個別老師的談話并不代表北大立場的信號。
孔慶東上個月評論大陸人在香港地鐵進食風波時,大罵部分“香港人是狗”,此番言論導致部分港人和大陸社會之間的矛盾升級。大陸官方早些時候通過中聯辦主任彭清華表態,對個別大陸學者不當言論表示遺憾。
對學校老師罵人事件一直保持緘默的北京大學昨天通過官方網站發布消息,首次以不點名方式做回應,要學校老師和學生不要亂罵人。
北大要加強與港合作
北大表示,學校領導班子近日舉行會議,“要求每一位師生都要著眼于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大局,以理性、平和、文明的方式看待香港與內地的社會文化差異”,“促進兩地民眾的相互了解、理解、諒解和包容”,“不說不利于兩地合作、和諧與友誼的話”,不做不利于兩地合作、和諧與友誼的事,“自覺維護內地人民與香港同胞的真摯感情”。
北大官方網站消息說,會議專題研究加強北大與香港各界的合作與友誼,明確提出北大要為促進大陸和香港文化與情感交融及兩地合作方面繼續努力,北大校黨委書記朱善璐和校長周其鳳都出席會議并發表講話。
會議還盛贊,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是“中西文化薈萃之地,是聯系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梁,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中國人民大學臺港澳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張同新教授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說,北大針對學校老師罵人事件做回應,是要表明“這不是北大的老師的普遍看法,只是個別人的看法,不代表北大的主流”。
雖然北大在事隔一個月后才回應,但張同新認為北大的表態來得并不晚,因為媒體報道固然減少了,但網上還在吵。張同新也不認為北大的表態會限制學校老師的言論自由,“因為大學老師是有水平的,要相信廣大的老師能夠很好地把握尺度,不需要行政手段來干預”。
香港在1997年回歸之后,一直按“一國兩制”的模式治理,一連串的風波也似乎說明了,“兩制”運行下的兩地社會,在制度和文化和價值觀等各方面,確實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在回歸15年后,香港和大陸之間的往來日益緊密,香港經濟對大陸的依賴日益增加,但香港和大陸之間的矛盾始終無法化解。
大陸孕婦赴港產子被港人視為是搶占香港的資源,大陸炒房團到香港買樓被視為是抬高香港房價的導因,大陸游客的不文明行為也惹港人不滿。
上個月19日,孔慶東辱罵港人是狗的火辣言辭,點燃了部分港人心中的怒火。
在針對大陸小孩在香港地鐵車廂吃面被一香港男乘客指正,其后與小童母親對罵事件做評論時, 孔慶東指“部分香港人是狗”、“香港不要以為你現在有什么優越性…… 靠內地人旅游、維護你們生存,不然你們都得餓死,變成臭港”。
一個香港網上論壇回擊孔慶東,并在報章上刊登廣告大罵大陸人是蝗蟲,大量涌入蠶食香港的資源,陸港兩地累積多時的矛盾一一引爆。
張同新指出,大陸和香港終究是一國兩制,兩地社會狀況和民眾生活習慣存在諸多差異是正常的,不可能完全化解矛盾,因為“只要有差異,人就要從差異中得益”,比如大陸產婦到香港生產,港人為了省錢到深圳去寄郵包等等。
雖不能完全化解矛盾,張同新認為雙方應好好溝通以減少矛盾,不要抱著敵視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