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最近決定,在試點的基礎上,再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國部分地市開展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這意味著全國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參評與教授級別一樣的正高級職稱。
面對這樣一個“大蛋糕”,校長和教師都在用自己的理解“嚼味”,如何使這種評正高級教師更有“正效應”呢?
喜:“這絕對是一件大好事”
“這絕對是一個大好事。”昨天,上海市特級教師、向明中學校長芮仁杰調高了嗓門對記者說,“教師職稱的瓶頸終于可以打破了”。向明中學教師中獲得中學高級教師的比例已逾48%,由于指標關系,還有不少教師在排隊。本來評到高級教師基本上就是“職稱到頭”了,“現在可評正高級教師,為教師發展搭建了新的平臺。”
據了解,我國現行的以中小學教師職務聘任制為主要內容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大學、中學、小學均設“高級教師”,但是,不同學段“高級教師”的級別與待遇不同:中學高級教師職稱,相當于大學教師的“副高”職稱,而小學高級教師,則相當于大學的“中級”職稱。有關人士說,學段教師職稱設計,主要考慮到不同學段教師的學術水平。
對這樣的設計,人們有不同看法。控江中學一位具有博士學歷的老師說,“我的同班同學大學畢業后留在學校,職稱已升至教授,而我在中學,無論怎樣出色,最高只能評到中學高級教師”。在他看來,教師的貢獻度,其實是很難以論文多少一概而論的。類似具有高學歷的教師,如今在中小學日益增多,他們對于職稱改革興趣濃厚。畢竟,正高級教師可以和教授平起平坐了。
按照現行規定,中學教師職稱最高等級為副高級,小學教師職稱最高等級僅為中級。相當一部分中小學教師在評上限定的最高職稱后,職業發展空間受限,進取心和積極性不高。
“打破中小學教師職稱瓶頸,提高檔次,并與大學職稱評定基本一致,既有利于理順關系,體現知識分子在不同崗位上的相同價值,并取得基本的相等待遇,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別是中高級人才在中小學長期從教、終身從教”,上海市特級校長、控江中學校長張群強調說。
憂:“不要變成簡單的學歷攀高競爭”
寶雞市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城市,到2010年3月底,率先完成改革試點工作。近3.5萬名中小學教師均實現新舊職稱(職務)的順利平穩過渡。上海市教委也已經將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列為今年下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盡管上海的具體方案還不很清晰,但對中小學教師將評正高級教師的“利好”,絕大部分教師在表示興奮之余,也有些憂慮。
“不要變成簡單的學歷攀高競爭,更不要變成高學歷者的專利”,一位小學老師說,“能評上正高級教師的,肯定是少數,可能對學歷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我不希望唯學歷,不要把老師都往拼學歷的‘獨木橋’上趕,況且學歷未必能與能力畫等號”。浦東新區園西小學校長姚星鋼認為,教師學歷走高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需要,但也不能神化學歷,因為學歷不能決定教師的從教業績。他希望在評正高級教師的過程中,更要注重教師的能力,這樣能避免評正高級教師可能出現的新一輪學歷盲目攀高傾向。
評職稱有名額限制是常事,但上海市特級教師、光明中學校長繆曉炯認為,在考慮全局的基礎上,應當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注重評選的質量,起到正向的引導作用。
盼:“堅持實事求是處理好教學與學術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