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回應辦學經費為村里撥付
對于各村提供的辦學經費和報料人的質疑,鐘世貴昨日稱,作為合辦單位,各村確實撥一定的辦學經費,支持大石小學的教學活動。“這些錢用來搞基建、學校的大型活動和教學教研等。”
2008年,大石小學建成塑膠跑道。報料人稱,當時每個村至少給予學校10萬元支持。“建塑膠跑道時,村里一共給了90多萬元。”鐘世貴確認道。他表示,辦學經費并非變相收取書雜費。
鐘世貴稱,雖然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各項費用政府部門都有撥款,但相對于學校開展的多種教學活動,“依靠這些撥款,學校的教學活動肯定沒現在這么豐富。”他說,按照目前政策,每學期每學生政府有280元左右的撥款,除去85元書費,學校經費就比較緊張。
而對于發票變更,鐘世貴解釋稱,之前大石小學給各村開具的行政事業單位往來結算票據,因相關政策規定禁止使用。“所以只好開收據,然后蓋章。”鐘世貴稱,辦學經費的開支均向各村匯報,并在大石街北片教育指導中心入賬,由相關部門監管。
區教育局如村里主動支援辦學無不妥
番禺區教育局副局長李珈表示,大石小學的經費確實來自村、鎮及上級政府部門。“學校無權向學生家長收取辦學經費,但如果是村里主動支援學校辦學,學校接受(也沒什么不妥)。”李珈說,番禺區很多村對教育事業均十分支持,因此村里出錢為學校改善辦公條件,也是對優良傳統的繼承。
她說,目前尚未收悉大石小學辦學經費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