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鵬與班主任蘇家友在安慶一中合影(央廣網記者 吳喆華 攝)
近日,安慶一中的學生程鵬收到了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令人稱道的是,這位酷愛古文的文科男生,是以一封千字文言文自薦信,敲開了武漢大學自主招生大門。程鵬是怎么通過文言文自薦獲得武漢大學青睞的呢?
程鵬:武大其康莊坦途矣!故敢望忝列珞珈山之門墻,以成生平貢獻學問之志也。茍蒙相識,必勤學自勵以報,余雖不敏,然定不負伯樂之恩!”
這是18歲的安慶一中學生程鵬寫給武漢大學的自薦書中的一段,表達了他對武漢大學的向往。今天中午,在安慶一中的校園里,程鵬回憶了自薦上武漢大學的過程。
程鵬說,自己學校的成績并不突出,文科3個班150名學生中,他排名在40名上下。去年12月底,多個高校的自主招生報名工作開始,程鵬沒有參加學校層面的推薦。
程鵬:自主招生有校薦和自薦的區別,學校12月底校薦名額發下來,是按成績挑的,成績越高,挑的自由度越大,到我手上已經沒有很好的學校了,所以我就沒有要校薦名額。偶然聽見武漢大學有這個政策,我一看,原來武漢大學是沒有校薦的,很特殊,只有自薦名額,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自薦信寄出去了。
在武漢大學2014年自主招生簡章里,報名辦法一欄中寫明“采用學生自薦的方式,符合報名條件的學生可直接報名。”程鵬向武漢大學提交了成績單、推薦信、自薦信等相關材料,其中,推薦信是他文言文老師——安慶師范學院教授羅祖基寫的;自薦信,則程鵬在參加復旦大學博雅杯比賽時就寫好,然后又修改的。
程鵬:最早是沖著復旦去的,復旦同時要求寫一篇自我介紹,這就是自薦信的原版,11份出結果,復旦沒成功。反正我想自薦信是現成的,就收拾收拾給武大了。一共有三段,前門兩段講我自己的,不用動,最后一段的原來將復旦的只有兩句話,改成講武大的多講了一點。
自薦信共三段,開篇“余姓程名鵬,乃皖省宜城人也。少好舊學,性喜讀書”這講程鵬學習古書、歷史的過程,第二段“余平生所志在于史學,然國史浩瀚,不能窮盡,至于世界諸邦之故事,則更不待言。”講的是程鵬志向,第三段表達是未來求學的向往。
程鵬:第一段是講我學習的過程,第二段講的是我志愿,方向,我志向在于史學,史學是很浩瀚的,我的志愿在于思想史,思想史中的重兩段,一段是上古,秦朝以前,一段是宋明的儒學,我對這兩段最感興趣。
這封自薦信最終令程鵬通過了武漢大學自主招生的初審,在參加了復試之后,程鵬獲得了歷史學院總分第一名。他說,在復試的筆試中,他作文也是用文言文完成的,為他加分不少。
記者:你覺得這個自薦信為什么打動了武大?
程鵬:第一個,武漢大學全是自薦,沒有校薦,初審通過率還是比較高的。再一個,我報的是歷史學,他們是分專業審核的,比較對歷史學院的胃口。復試筆試,作文是承接閱讀來的,我用的文言文寫的。可能加了分。
程鵬說,自初中以來就廣讀古書,家里藏書上千本,父母對他學習文言文都很支持,也得到安慶師范學院教授 “古史辨派傳人”羅祖基的指點。程鵬最終高考成績沖過了一本線,達到了武漢大學的錄取標準。
據程鵬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蘇家友介紹,安慶一中共有校薦、校長實名推薦以及自薦三種可以參加自主招生的方式,其中前兩種方式仍主要以成績為推薦標準,自薦為像程鵬這樣的學生打開了名校之門。僅程鵬所在班級,今年共有十多名學生通過自薦被錄取,其中朱軒慧被清華大學錄取。
蘇家友:如果單純的唯一的評價標準,他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怎么辦,我們還有一個途徑就是自薦。我們這個班在15班文化課是最差的一個班,三個文科班里也是最差的,但是高考為什么比別人亮點多,就是因為走了三個途徑里比較好的一個,自薦,自己推薦自己。(記者吳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