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對于擇業有哪些傾向?北上廣到底是不是所有高校畢業生的職場夢想?今天(8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社會調查中心聯合主辦的《2014中國大學生城市形象及擇業傾向調查報告》在滬發布。新民網記者看到,報告中顯示,大學生未來的工作地點更傾向于二線城市;但受教育程度越高,月消費支出越高,越傾向于選擇北上廣、港澳臺及國外發展,而理科生更傾向國外。
過半數受訪學生傾向選擇二線城市工作
據介紹,該調查針對中國33個城市的123所高校的12000余名在校大學生、研究生展開,主要了解大學生群體的擇業傾向和優先考慮的因素。
記者注意到,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未來的工作地點更傾向于選擇二線城市。在受訪大學生中,選擇在二線城市發展的比例最高,為57.2%,其次是北上廣,占比29.5%,選擇三線城市的比例為9.4%,選擇國外、港澳臺、鄉鎮和四線城市的比例分別為6.6%、3.1%、1.6%和1.5%。
同時,男、女生對工作地點的選擇傾向也存在差異。調查中,男生選擇北上廣的比例為31.7%,明顯高于女生的27.9%;而女生選擇二線城市的比例最大,為59.0%,高于男生的54.8%;此外,男生選擇國外的比例為7.5%,略高于女生的5.9%。
另外,調查指出,大學生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傾向于選擇北上廣、港澳臺及國外發展。調查發現,博士研究生選擇北上廣、港澳臺和國外的比例分別為37.2%、3.2%、8.5%,高于碩士研究生的29.3%、3.1%、4.0%和本科生的29.5%、3.1%、7.1%;碩士研究生選擇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的比例為59.5%、11.1%,高于博士研究生的46.8%、10.1%和本科生的56.8%、8.8%。
此外,東部地區、非農業戶口學生更傾向于選擇北上廣等發達城市,西部地區學生及農業戶口學生則更愿意去二、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工作。
月消費支出超2500元大學生傾向北上廣就業
調查同時指出,相對而言,985高校的大學生選擇北上廣和國外的比例最大,分別為37.0%和8.6%,明顯高于211院校的28.5%、6.1%和普通院校的22.4%、5.0%;而普通院校選擇二、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的比例分別為61.4%、12.7%、1.8%、2.4%,高于211院校的58.5%、9.6%、1.5%、1.4%和985院校的51.5%、6.3%、1.3%、1.4%。
就不同專業學生來說,文科生傾向北上廣和港澳臺,醫科學生更愿意去二線城市,農科學生選擇三、四線城市和鄉鎮較多,理科生傾向國外。調查發現,文科學生選擇北上廣和港澳臺地區的比例分別為32.6%和3.8%,高于理、工、農、醫科學生;相較于理、工、農、文專業,醫科學生選擇二線城市占比最高,為65.6%;農學專業學生選擇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專業學生;理科學生選擇國外的占比為8.4%,高于其他專業學生。
另外,月消費支出越高的大學生越傾向于北上廣、港澳臺及國外;月消費支出越低的大學生越傾向于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如每月消費支出在2500元以上的受訪大學生更傾向于選擇北上廣,其比例為41.4%,另外,其選擇港澳臺和國外的比例也相對較高,分別為12.6%和16.0%;相比之下,每月消費支出在500元以下的大學生則更傾向于去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工作,占比分別為12.0%、2.0%和5.0%。
此外,生活費用來源以獎助學金和校內兼職為主的大學生擇業時更傾向于選擇二線城市,占比分別為59.3%和59.1%;在選擇三線城市的大學生中,生活費用來源以校內、校外兼職為主的占比較高,分別為13.5%和11.4%;在選擇北上廣的大學生中,以獎助學金和父母親友資助為主要生活費用來源的占比較高,另外,以父母親友資助為主要生活費用來源的大學生傾向于去國外工作的比例也是最高的,為6.7%。(新民網記者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