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近日分別修訂章程,對院士遴選渠道、增選機制、退出制度等進行改革完善。社會各界積極評價院士制度改革,認為院士制度改革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改革將更加有利于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石英認為,院士制度改革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觸及了科技體制和人才體制深層次的問題,其中改進完善院士遴選和管理,體現了去行政化的方向,可以排除行政和學術混雜的狀況,讓院士回歸學術本身,讓院士隊伍更加“純粹”,更加有利于出創新型成果、出人才。院士是科技工作者的榜樣,院士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發揮廣大院士的科研帶頭作用,進而帶動提升全社會學術風氣。
“作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我對院士制度改革持歡迎態度。”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研究員尹懷勤說,院士遴選渠道收緊、增選機制完善、增加退出機制等方面,因其符合當前科技發展需要而映射著與時俱進的精神。“這次改進和完善院士制度是適時的和正確的,對推進新時期科技體制改革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會鼓勵更多的年輕科技人員更快地出成果、出效益、出成績,將進一步團結科技界全體人士為共圓中國夢而貢獻聰明才智。”
福建省農科院農業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何志剛說,院士制度的遴選改革參照國外院士的遴選機制,使院士遴選進一步去行政化,明確評選標準,使科研人員清楚什么人有資格評選,減少各種行政及其他因素的干預,杜絕評選中的水分和人情關系,真正回歸學術本身。
西北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馮筠認為,此次院士制度改革取消行政機構參選提名、拒絕行政干預等舉措,更有利于優化學科布局,優化人才選拔機制,使大批中青年人才有機會脫穎而出。院士制度改革使我國的科研制度更加健康運轉,人才的遴選回歸本真。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梁慧表示,此次院士制度改革針對目前存在的院士群體年齡偏大的問題,提出優化年齡結構等措施,對廣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是一種正向激勵,激發了大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院士制度改革使院士遴選回歸學術和榮譽,對科技界是一個好的導向。
福建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陳少鶯說,院士退出機制的健全將促進學術透明化,有力地規避學術不正之風,提升院士在科研人員心目中的地位。“學術誠信是此次院士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不僅對院士自身進行約束,也會促使院士對學生的學術水平嚴格把關,做好傳幫帶的工作。”陳少鶯說。
“作為一家擁有院士專家工作站的科技型企業,深感院士及工作站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方面對企業發展起到的巨大促進作用。”天津天地偉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李緒然告訴記者,“國家能夠進一步完善院士制度,是企業的心愿。”
李緒然表示,國家此次提倡突出學術導向,改進和完善院士遴選機制、學科分布、年齡結構等,不僅可以更好發揮廣大院士的巨大作用,切實促進科技型企業經濟的發展和轉型,同時還能激勵企業的科技工作者特別是青年一代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參與采寫記者:吳晶晶、許祖華、劉姝君、周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