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夕,不少學生喜歡用撕書來發泄壓抑已久的情緒。然而,陜西一所學校因撕書引發的事件卻讓這種發泄行為變了味道。因不滿老師制止他們高考前的撕書行為,陜西長武縣中學6名高三學生圍毆一名50歲老師,造成老師頭部受傷。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事情發生后校方和當地教育局卻以怕影響6名學生高考為由把事情壓了下來,受傷老師也已答應暫時不報警,等高考結束再處理。
看到這樣的處理結果,不知大家有何感想?為了讓6名考生參加高考而置他們的違法違紀行為于不顧,高考凌駕于法律之上,一切為高考讓路的做法是不是有違教育的本質?
其實,不管出于什么樣的原因,學生違紀違規就應該接受相應的處罰。學校和老師的縱容行為不僅不能幫到孩子,反而會對孩子今后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而從長遠來看,以高考的重要性為“保護傘”,掩蓋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素質和正直的價值觀念,是得不償失的。
這些年,全社會為高考讓路的現象愈演愈烈,最近有網站歸納出歷年高考必然出現的十大新聞,其中就包括家里有人重病或發生意外,為了讓孩子安心高考沒告訴考生;感情早已破裂的父母為了不影響孩子高考,在高考后才去辦離婚手續;高考遲到,不讓進考場,母親下跪苦苦哀求,心急的考生還一度做出踢打鐵門、翻墻入場的過激舉動,而周邊圍觀的家長也紛紛為他求情等等。
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人格健全、精神健康、具備各種學習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置親情、法律于不顧,只會考試的“考試機器”。一切為高考讓路,是教育的悲哀,值得教育工作者及全社會反思。什么時候我們不再把高考看得那么重,人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升學發展途徑,我們的教育就算是成功了。(李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