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開網店,將可享小額擔保貸款及財政貼息;國企招聘應屆畢業生,要在政府網站公布;一次性求職補貼將從城鄉低保家庭擴至殘疾學生……昨日,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聯合召開“北京市2014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推進大會”,總結通報當前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開展情況和簽約進展情況,下一步將從制定政策、加大投入、提供創業幫扶等方面入手,切實促進大學生就業。據統計,截至4月底,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簽約率為31.5%,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高校畢業生簽約率與去年持平
據了解,2014年,北京地區高校應屆畢業生共23萬人,比去年增加近1萬人。其中畢業研究生7.9萬人,本科生11.5萬人,專科(高職)生3.6萬人。截至4月底,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簽約率為31.5%,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此外,已達成就業意向但未簽約人數比例大約為24.1%。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像中國石油大學等的簽約率已經超過60%,北京理工大學也超過了50%。但簽約率不到5%的高校仍有11所,主要集中在藝術類院校和高職院校。前者是因為靈活就業者較多,后者是因為仍處于實習期。而整體顯現的特點是京外地區就業、重點行業就業、基層單位就業比例提高。
據悉,今年以來,本市面向全市征集了10.6萬個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信息,同比增幅8%。
產業疏解轉移需要更多畢業生
副市長楊曉超分析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他指出,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727萬人,同比增長28萬人,北京地區也同比增長近1萬人,再加上來本市求職的外地高校畢業生也不斷增加,進一步加大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同時,經濟發展存在不確定因素。全國經濟面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形勢,本市雖然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但是受國內外形勢影響,經濟運行仍然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影響了對就業崗位的拉動能力。
楊曉超強調,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格局既給高校畢業生就業營造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產業疏解轉移必將進一步加大本市畢業生供需總量壓力和部分專業的供需結構性矛盾。“就業整體呈趨緊態勢,但對高校畢業生未必就不是利好消息,功能疏解、產業轉移后,本市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對大學生的需求很可能會更多。”楊曉超說。
促進就業新政北京將很快落地
副市長楊曉超在講話中要求,2014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以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實施不間斷的就業創業服務為重點,力爭使本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比例有新提高。
對此,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4月30日為進一步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國務院又通過了六條新政策,不久即將印發,本市將抓緊貫徹落實,盡快讓新政落地。這意味著,在電子商務網絡平臺開辦“網店”的高校畢業生,將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和財政貼息政策;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并辦理實名登記、繳納社會保險費的,2年內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將現行只限于城鄉低保家庭畢業生的求職補貼擴大到殘疾畢業生;國有企業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要在政府網站發布信息,對擬聘人員進行公示等等。
據了解,一次性求職補貼的標準為每人1000元,目前各高校已經在做統計工作,下一步殘疾學生也會納入。(記者 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