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媽媽在超市買了15個蘋果、20個桃子和1個西瓜,一共付8元錢。小明媽媽的年齡是幾歲?”這是江蘇徐州睢寧五年級數學考試題。據報道,老師說,其實怎么答都行,就是為考查孩子的辨識能力和發散性思維。(4月27日《海南特區報》)
最近引發網友熱議和質疑的這道五年級“水果式”神考題,實在讓人看不出它高明在哪里,又有何深意。首先,小明的媽媽買了什么水果,買了多少,花了多少錢,和她的年齡有什么關系?這在邏輯上完全講不通;其次,15個蘋果、20個桃子和1個西瓜,一共付了8元錢,這明顯和當前的物價水平嚴重不符,違背了孩子的生活常識。
不出所料,這道題目被網絡曝光以后,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吐槽,網友們的思維可確實夠“發散”。有網友說,小明的媽媽一定是個城管,所以才能8元錢買回這么一大堆水果;還有網友表示,小明的媽媽一定和賣水果的有某種“特殊關系”。五年級的孩子早就會上網了,如果網友們的這些“發散性思維”被孩子們看到,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影響?說到底,“水果式”神考題和素質教育無關,和發散性思維也無關,完全讓人不知所云,該叫停了!( 苑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