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清華大學自主招生“新百年領軍計劃”日前正式啟動,全國共有309所中學具備“領軍計劃”推薦資格。其中,上海共有10所中學入選,今年新增了曹楊二中、延安中學、崇明中學三所中學。
入圍有“退出機制”
清華大學“領軍計劃”的招生對象為品學兼優、素質全面、學業成績排名在全年級前1%的應屆高中畢業生,采用中學推薦方式報名。今年,上海不僅新增了三所學校,上海中學和華東師范大學附屬第二中學的推薦名額,也由往年的2個增加到了4個,其余的中學則各有1個推薦名額。清華大學上海招生組負責人薛平說,“往年輸送到清華的生源數”和“畢業生進入清華后的表現”,是“領軍計劃”準入機制的兩大評判依據。“而且,根據情況,入圍名單會有退出機制。”
往年,入圍“領軍計劃”的學校所推薦的學生,可以不用參加筆試直接參加清華的自主招生面試。通過面試的學生最高可獲得60分的降分錄取優惠,或加30分選專業的優惠。而今年,清華“領軍計劃”將首次把自主招生的優惠幅度降至一本線,即特別優秀的學生只要分數抵達一本線即可進入清華大學就讀。
優惠政策被指“掐尖”
雖然此次清華“領軍計劃”的優惠政策調整幅度非常大,但上海教科院普教所研究員傅祿建卻認為,“領軍計劃”的推出以及今年招生錄取優惠加分幅度的調整,仍是屬于技術層面的改革和措施,沒有本質性的變化,對高中教育和升學導向并不起太大作用。“說到底,這種處理只是搶生源的方法之一。”
傅祿建表示,國家需要精英人才和精英學校,但如何培養則需要從基礎教育開始的“一條龍”整體設計,而不是只依靠招生改革。“無論是此前有關高考英語學科降分的爭論,還是各高校陸續出臺的自主招生政策,都僅僅是在招生中體現所謂的選材,不見得對人才培養有很大的幫助。目前,高中階段教育弊端非常多,比如,高中階段時間浪費,學生真正在學習知識的時間只有一年或者兩年;現在的高中里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相分離,而國際上,這兩者是相互貫通的;文理分科也對人才的培養不利。”(記者 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