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高招咨詢現場,家長研讀高招新政。
近日,各大高校2013年的高考統招計劃紛紛出爐,不少高校對招生專業目錄進行調整,更多高校開始采用大類招生。家長和孩子們除了要收集各校的招生新政外,還應當能夠準確地解讀新政背后的政策趨勢和信息,為孩子填報志愿和選擇專業做出正確選擇。
招生計劃有增有減
今年參加北京高考的報名總數比去年73460人減少724人,降幅不足1%。據初步預測,今年的錄取率仍將穩定在80%左右。從今年已出臺的各高校在京招生計劃來看,大多數高校在京投放計劃均略有減少,但計劃減少比例均不高于考生減少幅度,考生報考形勢比較樂觀。
從已經公布的高校統招計劃來看,不少高校的在京招生計劃與去年基本持平,比如外經貿、北外、復旦等;也有高校在京招生計劃略有減少,比如北建工、北交大、北郵等;不過也有個別學校在京的招生計劃非但不減少,還有小幅增加,比如北工大比去年增加71人,首經貿一批次文科增招13人,二批次理科增招21人。
北建工招辦主任李雪華介紹,去年因為建工學院調整學科門類,所以增加了100多個在京計劃,屬于特殊舉措,跟今年計劃沒有可比性。今年招生恢復常態,計劃略有下降主要與在京高考報名人數減少有關,因此學校也減少了相應比例,不會對考生錄取造成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北工大在京招生2171人,比去年擴招71人。對于今年在京招生計劃不減反增,北工大招辦主任杜峰表示,在京擴招主要源于北工大今年增加了“北京工業大學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的招生。該學院共有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金融學、應用統計學4個專業,分別在京招生120人、120人、100人和60人。
更多高校開始大類招生
所謂按大類招生,也即按學科大類招生,是指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的幾個(甚至更多)專業按一個專業大類招生.考生按大類填報志愿,入學后前一到兩年打通培養,統一學習公共基礎課,大二或大三時再按照一定程序和標準具體選擇專業、分流培養。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是最早實施這項招生改革的院校。
今年,有不少高校新加入大類招生的隊伍。比如北京理工大學今年首次按照大類招生。北理工招辦副主任張東表示,之所以選擇按照大類專業招生,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經過一年通識課程和大類基礎課程學習后,根據自己的能力及興趣、愛好,確定主修專業及專業方向。
同樣,北京交通大學今年的招生專業也體現“寬口徑”。北交大招生就業處處長王化深表示,今年該校的自動化類、計算機類、交通運輸類、土木類、環境工程、理科試驗班類和理科試驗班(基礎學科試點班)都將按照大類招生。“第三、第四個學期后,學生可根據前期的學習成績、專業意向以及專業容納數等情況,選擇大類專業所包含的一個專業或專業方向繼續學習。”王化深介紹。
高分二志愿名額不少
在京的不少高校,今年仍然預留部分二志愿名額,招收高分二志愿考生。北交大、北科大、北郵、北化工和北林大五校共預留約62個名額用來招收高分二志愿考生。此外,首經貿今年將一批二志愿的預留比例從去年的10%提高至15%。該校招辦主任曾慶梅表示,由于去年二志愿錄取情況好,理科二志愿最低錄取分達到600分,因此今年增加二志愿的預留計劃。
不過,不少預留二志愿計劃的高校招辦負責人表示,雖然他們每年都為高分二志愿考生預留了部分計劃,但存在學生不報到的現象。比如北化工去年錄取24人,實際報到20人等。
記者注意到,在已公布的多所高校的錄取規則中,不少都提到學校的提檔比例,以及提檔時認可各類政策性加分,并承諾只要考生服從專業調劑則“提檔不退檔”,但在專業志愿錄取時,是否認可加分,各校區別較大。比如,北外、北理工在提檔時認可加分,但卻按照實考分錄取。而北交大和北林大則在提檔和專業錄取中都承認加分。北林大招辦主任穆琳介紹,之所以在專業志愿錄取中也認可加分,是出于兩方面的考慮,第一是不再唯分是從,而是注重素質教育,能獲得加分說明學生在某些方面是有特長的;第二是為了方便考生填報志愿,如果在提檔的時候認可加分,但錄取專業的時候將加分去掉,就為考生填報志愿帶來了麻煩。
不少高校專業有增加
今年不少高校在京開設新專業,比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新增統計學院經濟統計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稅收學(國際稅務方向)、經濟與金融3個專業;北京建工學院新增風景園林、環境設計、環境工程三個招生專業在京招生;北京理工大學新增西班牙語專業;北交大新增城鄉規劃和理科試驗班(基礎學科試點班)專業;北京物資學院新增兩個本科專業:物聯網工程(信息學院,只招收理科考生)和勞動關系(勞動科學與法律學院,文理兼收);北京郵電大學新設“通信基礎科學實驗班”;北京交通大學新增城鄉規劃專業、理工實驗班(基礎學科試點班)專業等。
據了解,高校增設新專業主要基于3個原因。首先,高校新增專業依據教育部學科專業目錄設立。去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新目錄的學科門類由原來的11個增至12個,新增藝術學門類;專業類由原來的73個增至92個;專業由原來的635種調減至506種,其中基本專業352種,特設專業154種。建工學院招辦主任李雪華介紹,今年學校新增的風景園林專業原來是二級學科,在城鄉規劃學下設的專業方向,根據國家專業目錄調整,今年將其設立為單獨專業招生。
其次,新增專業還與市場需求密切相關,新增專業大多是相關行業內緊缺的專業。李雪華介紹,今年學校新增的專業都是建筑行業目前緊缺的專業;去年學院新增的歷史建筑保護工程專業也很稀缺,全國僅有一所同濟大學開設此專業。
第三,新增專業與學校專業內涵建設的發展相關。新增專業大多能突出學校的行業特色,并使專業覆蓋面更廣,涉及所有學科門類。
對于新增專業學生如何報考的問題,李雪華建議,考生可以參照同一個學科門類的其他專業往年的錄取線來報考。比如,風景園林專業可參照城市規劃專業,環境工程可參照環境科學,環境設計可以參照工業設計專業,他們均屬于一個學科門類,因此生源和就業等都比較類似,專業的分數線比較有可比性。
中外辦學形式多樣
近幾年,中外合作辦學一直是考生和家長關注的焦點。由于畢業后可以拿到中外雙學位,還能節省在國外留學的費用,而得到考生和家長們的青睞。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工作信息平臺上,經審批和復核的在京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共有29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有3個。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副院長馮偉哲教授表示,這些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均屬學歷教育,合作形式以1對1居多,即一所國內大學與一所國外大學進行點對點的合作,學生在國內大學修滿規定課程,根據國家對項目授予學位的審批規定,在有些項目中學生可以直接獲得學位,有項目學生則在國內修滿一定學分后再轉到國外的合作大學完成學業獲得學位。
比如北交大今年新增了“納米材料與技術”專業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滑鐵盧大學合作。北京郵電大學的電信工程及管理、電子商務及法律、物聯網工程等三個專業均為學校與倫敦大學合辦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北林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聯合實施生物技術、木材科學和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此外,北京工業大學北京——都柏林國際學院今年也有4個專業首次招生,在京招收140人。
■鏈接
專業目錄調整
去年,教育部頒布并實施《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受到專業目錄調整影響,不少高校的專業名稱今年有變動。比如北京化工大學就有4個在京招生的專業名稱有調整,“生物功能材料”調整為“功能材料”“社會體育”調整為“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工業設計”調整為“產品設計”,“機械工程及自動化”調整為“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
北京林業大學則有7個專業更名,比如“城市規劃”、“森林資源類”對應更名為“城鄉規劃”、“林學類”等。北林招辦主任穆琳介紹,更名后的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都沒有變化,和往年一樣。
北建工“城市規劃”更名為“城鄉規劃”,“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更名為“機械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更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更名為“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等。
不少高校招辦負責人提醒,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對照考試院公布的權威招生名錄,避免出錯。(京華時報 記者 李琦 張曉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