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單車,兩個形影不離的身影,演繹一段兄弟情。
一輛單車和兩個形影不離的身影,穿梭于教學樓、宿舍樓和食堂之間,前座的男生騎得很小心,后座的男生一手拿著拐杖,一手搭著前座男生的肩。
這一幕常常出現在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校園里。后座的男生叫祝立,由于小兒麻痹癥不能和普通人一樣正常行走,從宿舍到教學樓這段距離是他的大難題;前座的男生叫丁炳強,接送祝立上下課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近日,記者見到了這對好兄弟,他們和記者分享了一個關于友情的故事。
“只要我有需要,他總是在第一時間出現”
早上的上課時間是8點。7點20分左右,記者在學校食堂門口見到了丁炳強,手里拿著兩份早餐,“我得先去接祝立了。”還沒聊幾句,他就利索地騎上自行車趕回了宿舍。此時,祝立也已在宿舍樓下等著他了。
祝立是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的一名大二學生,由于小兒麻痹癥不能和普通人一樣正常行走,只能靠著拐杖勉強走路。遠遠地看到朋友的身影,祝立招了招手。“來,你先坐好,慢點,”一手扶祝立,一手幫拿拐杖,動作很熟練。坐好之后,丁炳強就載著祝立前往教學樓。一路上,丁炳強騎得比較慢,兩人還有說有笑的。7點40分,他們就坐在了教室里。
其實,這樣的日子已經過了一個多學期。
“我行動不方便,從宿舍樓到教學樓上課的這段路對我來說很困難。讀大學的第一天,我就很擔心。”以前都是父母接送的祝立在新的環境中沒了依靠,舍友又不是同一個班級的,當時的他不知該找誰幫忙。那時候,同班的男生們都站了出來,輪流接送祝立上下課。大二專業分流之后,祝立遇到了丁炳強,兩人不僅同班,還成了舍友。從那一天開始,接送祝立上下課的事兒被丁炳強一手攬去。
“他脾氣很好,只要我有需要,他都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很多時候真的很不好意思叫他。”看了看丁炳強,祝立有些不好意思。
“說這些客氣話干嘛,我們是朋友嘛。”丁炳強用手肘碰了碰祝立,語氣中有一絲責怪。
“他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也感染了我”
除了接送上下課,祝立的吃飯問題也包在了丁炳強的身上。
上午的課結束后,到了午餐時間,食堂已擠滿了人,每個打飯窗口排起了長隊。走進食堂,丁炳強像往常一樣,先把祝立扶到座位上,然后自己排著隊去買飯。
“不問問祝立要吃什么菜嗎?”
“我知道他喜歡吃什么。”丁炳強回答得很自信,長時間的相處讓兩個人對彼此都很了解。
在接觸過程中,丁炳強的話一直不多,但臉上一直掛著陽光的笑容。當被問道當初為什么會攬下這件事時,他只是憨憨地笑了:“這個真的沒什么,舉手之勞而已,也不會影響我的正常生活。況且每次祝立媽媽總會給我們帶好吃的啊。”
其實在與祝立的相處中,丁炳強也從他身上獲得了力量。“雖然身有殘障,他卻有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這也感染了我,現在遇到任何困難,我都不會像以前那樣輕易低頭了。”丁炳強說。
由于行動不方便,為了不麻煩別人,祝立通常就在寢室自習,上網搜集資料,除了喜歡聽歌、唱歌外,也喜歡編寫程序。在丁炳強眼里,祝立堅強而又樂觀。
“他讀書可勤奮了,每次拿獎學金。不過,在宿舍里他也很喜歡唱歌,雖然會經常跑調。”丁炳強夸獎同時還不忘曝個對方的“缺點”。
他們是校園一道風景,經常被誤認成親戚
一個多學期,每天同一時刻,同一地點,同樣兩個人。丁炳強接送祝立上下課也成了校園里的一道獨特風景,不少同學也漸漸認識了他們。走在校園里,有不少人都會和他們打招呼。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他們是親戚呢,不然怎么會這么要好。”學院大三女生蔡園園告訴記者。
說起這兩個同學,蔡園園充滿了敬佩:“祝立的精神讓我感動,但對于丁炳強,我是非常敬佩和感動,如果說他只是一次兩次地送他上下課也就算了,但他堅持了一個多學期,確實不容易。”
大二法律系男生陳同學說:“我除了感動還是感動,他們都是我身邊的榜樣。”
學院相關老師也對這對兄弟進行了評價:當下社會風氣比較浮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很淡漠,越來越缺乏關懷。所以有人肯這么耐心地而且不求回報地照顧自己的同學,那是一件多么難得的事情。(現代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