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如何適應新環境?畢業班如何應對升學考?
暑假漸漸遠去,新學期馬上到來。一年級、初一、高一新生如何適應全新的學習環境?六年級、初三、高三新生如何應對緊張的升學考試?本期求學指南特別邀請多位資深老師,為六類新生進行入學指導,為家長提供一份可操作的入學手則。記者鄧仲謀
一年級新生:養成8個習慣
一年級是兒童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階段。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進行五項準備,包括:意識的培養、行為的規范、習慣的養成、能力的訓練、知識的銜接。以習慣為例,一年級小朋友應該養成8個習慣:聽課的習慣、傾聽的習慣、做筆記的習慣、發言的習慣、做作業(包括預習、復習)的習慣、思維的習慣、規則任務的習慣、制訂計劃的習慣。卓越教育小學教學處老師黃佳敏建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要以身作則,要注意孩子的第一次,同時,在培養習慣過程中不要有例外。
一年級的新生在學習時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業內人士表示,要培養孩子一心一意、認真做事的習慣,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比如每天20分鐘的親子閱讀,其間要求孩子不吃東西、不站起來走動等。當孩子看書寫字時,家長要盡量避免在一旁大聲講話或看電視,最好是坐在孩子身邊和他一起看書,既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又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
六年級新生:分階段制定小目標
由于小升初競爭激烈,學生進入六年級基本意味著高強度學習的開始,如何對這一年的學業進行規劃呢?
廣州新東方泡泡小升初老師倪悅敏認為,在保持優勢科目,提升弱勢科目的大目標下,六年級新生要分階段分時間制定數個小目標。“9月開學以后,要開展第一輪的地毯式復習,摸清小學知識的脈絡,對1~6年級知識進行歸納、整合,形成明晰的知識網絡和建立穩定的知識框架;寒假期間,要以思路、方法為主線,以題論法,注重學習技巧的總結;明年下學期開始以具有針對性的模擬試題為主,建立錯題檔案,掌握一些應試技巧。”
小升初政策變化大,做家長的也不容易。學大教育資深老師認為,家長要及時了解最新資訊,比如參加小升初講座。曾有一位丘媽媽兩年前開始參加小升初講座,每一場都沒落下,今年她的孩子升小六了,目標十分明確,就是要沖刺育才實驗。倪悅敏老師提醒,六年級上學期,可以先對幾所心儀的學校進行一個大體了解,過了寒假,孩子的學習水平以及知識掌握情況基本穩定后,再來評估自己孩子的實力,預估可以填報的學校。
初一新生:正確面對成績波動
學生剛上初中,在新學期之初通常對學校的一切表現出較大的興趣,但經過約一個月時間的學習,他們會感到初中的課程多了,難度大了,成績差了,從而產生學習興趣下降現象。另外,小學時那種“大家都是99分100分”的現象,在初中開始兩極分化,有些學生一時很難適應,出現失落、焦慮、壓抑和厭學等癥狀。
卓越教育中學教學處校長黃小紅認為,小學升上初中,因內容增多出現成績倒退是一個學習中的正常現象,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另外,升上初一后,除了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師的接觸機會不多,不像小學階段一樣教師形影不離,面面俱到。而且,初中學科量大,自學的時間增多了,這就更需要同學們提高自律性與自覺性,按照制定的學習計劃進行自主學習。
初三新生:化解各種升學焦慮
就讀于越秀區某中學的劉同學,原是一位活潑開朗的學生,但最近表現得有些沉默,原來劉同學初二期末考試成績不太理想,家長有些著急,言語之間把自己的情緒傳遞給了孩子。學大教育資深老師認為,初三新生的焦慮大部分來自升學壓力,也有一部分來自父母,學生和家長都要擺正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