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長了痱子,這些啫喱、痱子粉、爽身水,到底哪種好?”當天一上班,面對顧客的詢問,看著貨柜上琳瑯滿目的貨品,胡琳傻眼了。
看著胡琳手忙腳亂地翻看著說明書,根本不知道如何推薦,顧客搖搖頭走開了。
“嬰兒用品吃穿用玩的各種系列產品,都需要專業詳細的解釋。”在這一天的體驗里,胡琳感到力不從心,“看來,找不到實習單位,跟自己在許多方面尚待提高也有關系。”
之后,胡琳來到重慶書城找家教。但普通院校出身的她,在大學生扎堆的家教市場并沒有多大競爭力。
“家長往往挑重點大學或研究生學歷的,對一般院校的不太看好。”對家長的挑剔,胡琳很沮喪。
“想找個實習的地方,咋就這么難呢?”一轉眼,就到8月了,尋找了一個多月實習崗位都未果的胡琳,有些心灰意冷。
“學校要求必須有一份社會實踐成績,自己也非常想鍛煉自己,但如果最后什么都找不到,只能去找個單位蓋上章完事。”胡琳無奈地表示。
記者手記
企業多搭建平臺 大學生應做好規劃
“企業要么招滿了,要么不招。全班45個同學,只有十來個同學在實習,其余都在家里待著……”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重慶工商大學、重慶科技學院等不少學校的貼吧里,很多同學都在討論實習單位不好找的問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又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據了解,不熟悉業務、時間短,這是不少企業不愿意接納大學生實習的主要原因。
對此,重慶郵電大學黨委書記徐仲偉認為,暑期是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較為集中的時期,但由于大學生缺乏相應的專業技能和長期穩定的工作時間,所以在尋找社會實踐崗位時有障礙,這就需要政府、學校、企業聯合起來,為大學生搭建起更多的實習平臺。
“其實不止暑假,利用平時的周末,大學生可以和社區建立長效的互動機制。”重慶大學團委書記陳科認為,比如目前正在我市大力推廣的“市民學校”,就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了不少機會。
此外,一些大學生在專業知識和社會知識方面有待提高,也是造成他們在尋找社會實踐崗位時受阻的另一個原因。對此,相關專家提醒:大學生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應結合自己所學專業有計劃地尋找實習崗位,這也可為今后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基礎。(重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