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楊德廣,在上海師范大學擔任校長時,不管理具體工作,連人事和財政他也交由更專業的人來管理。他覺得大學校長最重要的是有現代教育理念,確定大學的發展方向。“校長的任務是抓大事,抓有困難的事情,抓需要協調的事情。比如到上面要經費要項目,到外面引進人才,協調學校各個部門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等。”
楊德廣說:“大學的最大特點是有大學生和大學教師,大學校長要關注大學生成長成才,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服務;也要關心大學教師的發展,讓他們安心科研和育人。”楊德廣曾經舉辦的“雙月座談會”讓廣大師生津津樂道,就是每兩個月分別召開教師、學生、民主黨派、離退休人員座談會,聽取他們對學校生活各方面的意見。比如,他曾了解到,學生一方面不愛聽學校的課,另一方面又自己花錢去外面參加培訓班。說明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有問題,于是提出“減少必修課,增加選修課,加強實踐課,開設輔修課”的教學改革方案,通過師生大討論,決定到底什么樣的課程更適合學生發展,更適合社會需要,受到學生的歡迎。
對大學校長來說,什么素質必不可缺?調查中,73.6%的人首選“民主開明”,72.2%的人認為是“尊師重教”,70.3%的人選擇“懂教育”。
接下來的素質排序依次為:愛學生(66.4%),有為國育才的責任感(60.3%),會管理(59.4%),具有國際視野(53.6%),人品操守過硬(53.0%),有創新精神(51.7%),不濫用權力(45.2%),守護傳統文化(38.8%),社會聲望高(35.2%),科研能力突出(27.7%),籌資能力強(19.9%)等。
北京某高校青年教師“大唐”覺得,一個校長,能夠做到給老師和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在這個校園工作和學習的人,都能夠感到安心、有所收獲,就是成功的校長。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大學校長要熱愛所在的大學,真心地以治好大學為追求,而不是以其他政績為目標。
熊丙奇接觸過多位國外大學校長,感覺他們在學校里面的權力并不特別大。“因為在國外,行政權和學術權是分立的。如果學術研究人員被選上當校長,他必須在學術和校長之間作出取舍,做校長就應該回避校長權力可以獲得的利益。在那里,校長權力是受限的,管不了教授、學生,所以,他們都帶著非常謙卑的心態服務師生。”
楊德廣認為,我國建設一流大學需要有國際視野的教育家辦學,可以組織以教授為主體的遴選委員會,在國內外選大學校長,校長任期也可以通過無記名投票等規范化的程序來決定。而現在往往是上面一張紙就決定了校長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