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西城區推出“西融人才計劃”
原標題:北京市西城區推出“西融人才計劃” 1月19日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獲悉,北京市西城區推出《西城區吸引高層次人才專項計劃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西融人才計劃”),旨在吸引集聚一批…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01-22 -
遼寧沈陽發布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
原標題:遼寧沈陽發布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記者1月19日從遼寧省沈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2023年度沈陽市8條重點產業鏈急需緊缺人才需求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正式發布?!赌夸洝肪劢股蜿柺?條重點產業…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01-22 -
以更大力度辦教育、興科技、育人才
黨的二十大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突出了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內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中明確要求“以更大力度…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01-22 -
先立后破,消除“學歷歧視”
原標題:先立后破,消除“學歷歧視”每到就業季,“第一學歷歧視”的話題總是“熱搜”常客。從“雙非”(非“雙一流”建設高校,編者注)拼進“雙一流”,卻在找工作時因為第一學歷而過不了簡歷關,這是不少人遭遇的…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1-22 -
高校臺胞青年訪甘肅
臺胞青年參觀蘭州大學校史館。 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攝“選擇來甘肅參加冬令營,主要是向往在雪場里滑雪。讓我來當幾天北方的孩子,親身體驗一番?!?月20日,來自臺灣樹德科技大學的學子陳思妤接受采訪時…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01-22 -
善用“大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
原標題:善用“大思政課”講好中國故事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講好思政課要善于與中心工作相結合、與社會現實相結合、與生動實踐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苯洝?/p>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1-22
-
高校臺胞青年訪甘肅
臺胞青年參觀蘭州大學校史館。 中新社記者 李亞龍攝“選擇來甘肅參加冬令營,主要是向往在雪場里滑雪。讓我來當幾天北方的孩子,親身體驗一番?!?月20日,來自臺灣樹德科技大學的學子陳思妤接受采訪時說,期待此次…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01-22 -
第五屆全港青少年征文比賽頒獎
本報香港1月21日電(記者陳然)以“創科創未來”為主題的第五屆全港青少年征文比賽頒獎典禮19日在香港舉行。比賽旨在鼓勵香港青少年通過思考與創作開拓視野,提升對科技創新的認知和社會參與感。 該活動由香港大公文…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01-22 -
山東:多措并舉助職教體系建設
原標題:山東:多措并舉助職教體系建設 記者21日從山東省教育廳獲悉,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山東省修訂通過《山東省職業教育條例》,《條例》將于5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6章、59條,從法律上明確了山東職業教…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1-22 -
復旦與同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原標題:復旦與同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復旦大學與同濟大學日前宣布建立全面深入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兩校將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合力打造校際合作新典范。…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1-22 -
復旦與同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原標題:復旦與同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復旦大學與同濟大學日前宣布建立全面深入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兩校將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合力打造校際合作新典范。會上啟動了復…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1-22 -
揚州大學:多學科建設的蝶變之路
原標題:揚州大學:多學科建設的蝶變之路 走在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方凌墾區的田埂上,綠油油的麥田肆意翻涌。很難想象,不久前這里還是一片白花花的鹽堿地。得益于揚州大學鹽堿地改良和耕作技術,墾區…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1-22 -
揚州大學:多學科建設的蝶變之路
原標題:揚州大學:多學科建設的蝶變之路 走在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方凌墾區的田埂上,綠油油的麥田肆意翻涌。很難想象,不久前這里還是一片白花花的鹽堿地。得益于揚州大學鹽堿地改良和耕作技術,墾區實現三年持續…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1-22 -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自然界新礦物倪培石
原標題:我國科研團隊發現自然界新礦物倪培石 20日,記者從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獲悉,經國際礦物學學會新礦物命名與分類專業委員會(IMA-CNMNC)評審投票,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曲凱課題…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1-22 -
北京教育新聞宣傳學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舉辦
人民網北京1月20日電 19日,北京教育新聞宣傳學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北京地區高校黨委宣傳部負責人,各區委教育工委區教委宣傳部門、所屬教育新聞宣傳事業單位負責人等100余人參加了會議。北京…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時間:01-20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發布國際基礎教育八大創新趨勢
人民網北京1月20日電 (記者孫競、李依環)國際基礎教育創新趨勢論壇19日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初心”報告廳舉行。會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正式發布《國際基礎教育創新趨勢報告2024》。中國教育科學研…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時間:01-20 -
國際基礎教育創新趨勢論壇在京舉辦
人民網北京1月20日電 (記者孫競、李依環)國際基礎教育創新趨勢論壇19日在京舉辦。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發布了《國際基礎教育創新趨勢報告2024》。報告指出,當前國際基礎教育八個創新趨勢為:一是首要關注…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時間:01-20 -
“特殊兒童”的冬季運動會:樂享體育、笑對人生
原標題:“特殊兒童”的冬季運動會:樂享體育、笑對人生冬日的西安,冷冽的寒風吹散了街道的喧囂,令這座古城顯得愈發寧靜。然而,在城市的一角卻傳來了陣陣笑聲、吶喊聲。原來,一場特殊的冬季運動會正在火熱進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01-19 -
老年學校辦到了群眾家門口(人民眼·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
圖①:湖北省襄陽市老年大學朗誦課教師袁騰在上遠程直播課。圖②:襄陽高新區老年大學學員帶著車城社區康養服務中心的老人做手指操。 圖③:襄陽市樊城區鐵路社區居民邵春蘭(左一)和老伴在社區老年學?!?/p>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1-19
-
執著探索,用好那道超強超快的光(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
姜瀾(右一)和團隊成員在做實驗。北京理工大學供圖人物小傳姜瀾,1972年生,四川自貢人。北京理工大學首批講席教授,長期從事飛秒激光制造研究,是我國激光制造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曾獲得國…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1-19 -
執著探索,用好那道超強超快的光(講述·弘揚科學家精神)
姜瀾(右一)和團隊成員在做實驗。北京理工大學供圖人物小傳姜瀾,1972年生,四川自貢人。北京理工大學首批講席教授,長期從事飛秒激光制造研究,是我國激光制造領域的主要學術帶頭人之…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1-19 -
全總計劃每年培育200名左右大國工匠
本報北京1月18日電(記者易舒冉)中華全國總工會近日印發《大國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實施辦法(試行)》,提出計劃每年培育200名左右大國工匠,示范引導各地、各行業每年積極支持培養1000名左右省部級工匠、5000名左…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時間:01-19 -
30余名海外華校負責人在京共話華文教育
本報電(記者周姝蕓)日前,“第五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校長團北京外國語大學座談會舉行,來自16個國家的35名華文學校負責人與會。英國中文教育促進會會長伍善雄回顧了與北京外國語大學華文教育基地多年來的…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01-19 -
30余名海外華校負責人在京共話華文教育
本報電(記者周姝蕓)日前,“第五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校長團北京外國語大學座談會舉行,來自16個國家的35名華文學校負責人與會。英國中文教育促進會會長伍善雄回顧了與北京外國語大學華文教育…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01-19 -
課間很精彩 健身增活力(健康視線)
近日,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竹條實驗中學的學生利用大課間進行體育鍛煉。付曉方攝(人民視覺) 近日,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實驗小學學生在課間打乒乓球。彭圣洲攝(人民視覺)近年來,多地中小學充分…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時間:01-19 -
中職國家獎學金評審有了新標準
原標題:中職國家獎學金評審有了新標準 近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評審辦法》(以下簡稱《評審辦法》)。 本次印發的《評審辦法》,是對2019年《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01-19 -
天職師大:設立專職科研崗 聯合企業搞創新
原標題:天職師大:設立專職科研崗 聯合企業搞創新“我上個月底剛從與中信重工合作的項目中回來。學生們期末考試后,我還要趕回洛陽,繼續進行這個項目?!?月8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機械學院副教授武川對科技日報…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01-19 -
天職師大:設立專職科研崗 聯合企業搞創新
原標題:天職師大:設立專職科研崗 聯合企業搞創新“我上個月底剛從與中信重工合作的項目中回來。學生們期末考試后,我還要趕回洛陽,繼續進行這個項目。”1月8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機械學院副教授武…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01-19 -
AI背景下翻譯人才如何培養
原標題:AI背景下翻譯人才如何培養“面對人工智能(AI)的沖擊,我們提出‘擁抱技術、攜手賦能’的理念?!?月6日,在山東省翻譯協會年會暨翻譯人才數智化培養研討會上,山東省翻譯協會會長王俊菊作上述表示。她說:…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01-19 -
南京農業大學2023年十大農業科技應用成果發布
原標題:南京農業大學2023年十大農業科技應用成果發布 定向育種解決特殊人群食用大米問題,借助一次施用緩混肥技術解決水稻一生需肥問題,通過耕地重金屬超標修復解決土壤污染問題,通過大豆苗期病蟲害種衣劑拌種技術…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