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yimages供圖)
鼻用激素與全身應用的激素結構上有所不同,注意加強了抗炎、抗過敏作用,同時顯著降低了藥物生物利用度,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生活實例
近兩年,34歲的小張經常“感冒”,晨起感覺鼻癢,然后開始打噴嚏、流涕,并伴有鼻塞。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過敏性鼻炎”,給小張處方了鼻用糖皮質激素,囑他每天早晨噴鼻。小張噴了幾天藥,鼻部癥狀緩解。由于擔心激素的副作用,小張主動停藥,結果,幾天后鼻部癥狀再次出現。究竟是繼續停藥,還是再次用藥,這令小張很糾結。其實,這種現象比較普遍,主要是對鼻用糖皮質激素缺乏了解,存在認識誤區。
(全文摘自《大眾醫學》)
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目前,被廣泛應用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治療中。然而,同其他藥物一樣,糖皮質激素也有一些副作用。而為了減少糖皮質激素在治療中產生的副作用,科學家研制了鼻部應用的糖皮質激素。那么,鼻用激素安全性如何?應該怎樣使用,才能減輕副作用的產生?
鼻用激素不同于全身用激素
過敏性鼻炎是易感個體接觸過敏源后,誘發機體產生鼻癢、噴嚏、流涕、鼻塞等癥狀的鼻黏膜過敏性炎癥。治療過敏性鼻炎主要是緩解鼻部癥狀,而目前使用的鼻用糖皮質激素,可有效緩解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鼻塞、流涕和噴嚏等癥狀。研究表明,該類鼻用激素與全身應用的激素結構上有所不同,注意加強了抗炎、抗過敏作用,同時,顯著降低了藥物生物利用度。
例如,目前常用的鼻用激素生物利用度不到10%,最低的甚至只有0.1%,也就是說,藥物在局部發揮作用時,只有0.1%的劑量被全身吸收,因而其對全身產生的副作用微乎其微。加之,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時,局部噴霧到鼻腔的劑量只需幾十微克,而這幾十微克劑量的千分之一到達全身,其影響更是微乎其微。有研究者對使用鼻用激素一年的兒童進行跟蹤調查,與未用激素的兒童進行對比,并沒有發現影響兒童生長發育的不良反應。因此,相對于全身用激素,鼻用激素是比較安全的。
需掌握使用技巧
鼻用激素產生的副作用主要是局部副作用,如鼻部干燥感,有時可有鼻部出血、涕血,極個別使用不當的病例會出現鼻中隔穿孔。因此,掌握正確使用鼻用激素的方法很重要。
1.噴霧器噴頭應朝向鼻腔外側。鼻用激素使用時應先將鼻涕擤干凈,將噴霧器噴頭對準鼻孔,注意噴頭的方向應朝向鼻腔外側,不要對著中線,即鼻中隔的部位,以免藥物集中噴向該部位導致鼻中隔穿孔。
2.噴完后盡量使鼻孔朝天。按規定噴完后,頭略抬起,用鼻往里吸,或噴完后彎腰低頭,盡量使鼻孔朝天,約1分鐘再還原。這樣可使藥液向后較均勻地分布在鼻腔黏膜,充分地發揮藥物治療作用。
3.鼻腔沖洗和噴鼻不能同時進行。如同時進行鼻腔沖洗和噴鼻,要注意時間間隔。沖洗鼻腔后起碼要等鼻腔沖洗液排凈后再噴鼻,一般1個小時以后才能再噴鼻。否則,藥物噴在鼻腔表面的液體上,會稀釋藥物而降低藥物療效。同理,若先噴鼻者,也要等一段時間,待藥物發揮作用以后,再沖洗鼻腔。
根據病程,過敏性鼻炎可分為間歇性(癥狀發生天數每周少于4天,或病程小于4周)和持續性(癥狀發生天數每周超過4天,病程大于4周)兩大類。一般來說,鼻用激素持續使用要比不規范使用效果好(后者是指想起來就用,忙起來就忘了用,沒有規律性)。有研究發現,持續用藥可發揮藥物的累積效應,因而療效優于不規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