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肖云 周雯)12月10日,寒冬里的柞水縣干佑鎮梨園村顯得格外寂靜,靠路邊的村衛生室卻很熱鬧,咚咚的敲門聲讓接受采訪的村醫胡生元不停地穿梭在藥房和后院的家之間,僅半個小時就有六七位村民上門看病。
1944年,胡生元出生于山陽縣一個醫學世家。八九歲時,他就跟父親學把脈、扎針,初中畢業后進入中醫學校學習深造。一次,胡生元到柞水探親,治好了一個當地姑娘的病,這家大人看他為人老實忠厚,醫術又好,執意把女兒嫁給他。從此胡生元就定居在了柞水梨園村。
當時各地都在搞農業學大寨,胡生元和當地村民一起開山鑿坡,常常被一些人“欺生”。為了照顧他,再加上當時村醫稀缺,公社安排他去七坪衛生所當調劑師,后來又被調往梨園村衛生室當鄉醫。因看病看得好,胡生元得到村民的信任和尊重,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人物。
胡生元說,過去很多人都住在高山上,半夜常有人讓他去看病。有一次晚上11點多了,一位村民找到家中,說六隊有一家失火,人被燒了。胡生元趕緊從床上爬起來,走了40多分鐘山路趕到現場,看到被火燒得漆黑已昏迷的傷者時,胡生元也嚇了一跳,他嘗試著扎針喚醒傷者,再將藥敷在燒傷的皮膚上,等情況穩定后才摸黑走回去,到家時已半夜三點多了。“還有一回,一個村民上山讓熊咬了,流了很多血,又沒錢住院,我看他可憐,就挖草藥給他抹,最后人也沒事了。”
胡生元的妻子回憶,十幾年前的一天,同村一女人肚子疼得厲害,被家人抬著準備去縣里住院,胡生元看病人疼成那樣子,怕一路顛簸病人受不了,就建議把人留在他家治。“我們兩口子那幾天都沒合過眼,日夜在跟前守著。”三天過去了,人終于治好了,夫妻倆這才松了口氣。
以前日子窮,很多人買藥都欠賬,幾十年下來,胡生元攢下了一疊厚厚的已發黃的欠條,估摸有三四千塊錢,因年代久了,有很多都成了爛賬。令胡生元感到欣慰的是,雖然收入少,鄉親們對他很尊重,覺得他是村里不能缺的人。
梨園村距鎮上19里路,村里年輕人大多出門打工了,剩下的都是體質較弱的老人、婦女和小孩,為圖方便,村民們有個頭疼腦熱都來衛生室看病。“現在年齡大了,身體不比從前了!”胡生元說,他想找個接班人,但村里年輕人都外出找工作,再加上村醫工資很低,所以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人選。現在他整天發愁,如果自己看不了病了,誰來給他們這些山溝里的老人和娃們看病啊?他多次和學醫的兒子溝通,希望兒子能回家接他的班,令他欣慰的是,兒子目前已答應他,同意年后就回來接他的班,繼續為家鄉的父老鄉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