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圖文無關)
■資料圖片
如果家中沒有中風病人,可能你不會關注以下這條有關中風的保健新聞。
但是,秋冬時節,正是腦中風高發季節。每年我國新發中風患者150萬-200萬人。緊急情況下,如果不了解這里講到的急救三步驟,付出的代價就是生命。所以,請花費15分鐘讀完它,并請記住專家提出這句“中風口訣”:言語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醫院。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神經內科主任徐安定教授提醒市民,秋冬時節市民應熟悉中風急救三步驟,爭取在突發腦卒中3小時內到達醫院接受溶栓治療,以達到最佳效果。
中風急救三步驟
第1步:發現異常
有的中風患者在發病時,會出現一側肢體麻木、無力,或是眼睛模糊、頭痛等不適,常常不以為然,特別是在冬季更容易誤認為是天氣寒冷導致的身體僵硬,結果就延誤了最佳治療時間,造成預后效果差。
事實上,辨別中風并不難,只要在出現以下這三個癥狀的其中任意一個,就要毫不遲疑地送醫院。
語言測試:請患者復述一句短語,如說話不清楚或者無法說話。
微笑測試:請患者“露齒”或微笑,一側面部表情不正常。
舉手測試:請患者閉眼,雙臂平舉10秒鐘,一個手臂無法維持。
可以簡單概括為一句中風口訣,即“言語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醫院”。
第2步:快速撥打120急救電話
一旦出現單側肢體麻木,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或聽不懂講話,一側或雙側視力喪失或模糊、視物旋轉等,這個時候一定要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爭取救治時間,同時記錄發作時間。在等待120急救到來時,應注意不要搬動患者,尤其避免頭部發生劇烈搖晃和震動,盡量讓患者側臥位,解開衣領,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有假牙者應取出。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絕不建議中風患者在就醫前服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徐安定教授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王擁軍教授均提出,“腦卒中病人院前服藥,只會增加死亡率,一是因為此時任何進食動作都可能造成誤吸風險,二是因為目前任何口服藥都不具溶栓功能,溶栓只能靜脈注射,所謂溶栓膠囊或標榜有溶栓功效的保健品都是誤導”。
第3步:選擇具備溶栓能力的醫院
溶栓經驗豐富的醫院往往有綠色通道和卒中團隊,病人入院后醫生快速診斷并立即給患者進行急診CT平掃,確保最快速度完成檢驗報告和CT檢查。然后,醫生閱讀CT平掃結果,判定患者是否適合溶栓治療,如適合,便立即靜脈注射溶栓藥物,確保患者得到及時、規范的救治。從美國方面的數據來看,到達醫院后60分鐘內進行溶栓治療的病人,與60分鐘后進行溶栓的病人案例相比照,后者死亡率比前者高出22%。“我們把60分鐘作為一個指標,就是因為這關系到病人1/5的生存機會。”王擁軍教授表示。
您身邊的廣州醫院,哪些屬于具備溶栓能力的醫院?目前并沒有機構或部門給出明確的資質認證,記者僅能從各方了解信息如下:中國首個溶栓質量改進項目——“MOST”多學科規范化項目已在廣州市開展,目前有11家醫院加入這一項目。
溶栓治療和其他任何治療方案一樣具有一定風險,在我國如果醫生認為患者適合溶栓治療,家屬需簽署知情同意書,而在美國卻恰恰相反,不做溶栓治療才需要簽署知情同意書,醫生常規進行溶栓治療根本不需要征詢患者及家屬的意見。我國患者家屬往往對溶栓治療缺乏了解,面對知情同意書手足無措,患者也很可能因此錯失治療時機。
■小鏈接
目前我國患腦中風的人數約700萬,發病率位居世界第一。
中風分為腦梗塞和腦出血兩種,其中腦梗塞占60%-80%。國內外治療指南推薦對于腦梗塞發病3小時內且符合溶栓條件的患者,應盡快給予靜脈溶栓治療溶解,使得閉塞的腦血管再通,從而降低致殘致死率。記者 余錦境 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