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日本的醫療技術和總體服務水平比較高。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曾在日本愛知淑德大學交換一年的大四學生吳夢琪告訴記者,日本的醫療保險全國通用,額度高達70%,而醫院環境溫馨,醫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很強。
中國青年報:日本的醫保體系是怎樣的?
吳夢琪:在日本,幾乎每個人都加入了醫療保險,都有一張保險證。從功能上來說,就像我國的醫保卡一樣。但是,日本的保險證是一張很薄的紙,上面連個人照片都沒有,只有名字、出生年月和保險號碼。留學生去日本,要求在一個星期之內到區役所(相當于中國的區政府)進行戶籍登記,登記后就到另一個窗口辦理保險證。
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財力,需要繳納的保險費用不同。像我當時在日本屬于零收入人群,買的就是最基本的保險,每個月交1400日元。我的同學有的半工半讀,如果每個月收入在10萬日元以上,就要按照收入計算一定比例的保險費用。每個月區役所都會把應付賬單寄到公寓,我們直接到便利店交錢。
在日本沒有所謂報銷,每家醫院都可以直接出示保險證付費,病人只需要承擔約30%的醫療費用。而且保險證是全日本通用的。離開日本前,我去關西玩了5天,當時先去我所居住的名古屋市名東區的區役所解除戶口。工作人員看了我的信息表后,確認了我還在日本停留5天,就讓我先保留保險證以備萬一,到期后保險會自動注銷,保險證可以作為紀念帶回國。
中國青年報:日本的醫療設施情況如何?
吳夢琪:日本少有大型公立醫院,滿大街都是私人診所、醫院,而且基本都以人名命名。私人診所和醫院的分類很細,比如我住的一帶老人比較多,因此就有很多接骨醫院。檢查的分類也很細致,比如一個婦科診所中,可能有的項目可以檢查,有的就沒有。
日本醫院的營業時間很短,假期制度也和中國大不相同。我住的公寓旁邊的牙科診所周四、周五都休息,有時周日也不營業,營業的日子基本下午4點就關門,有時晚上八九點才關門。日本診所門上會掛牌,以畫圈和畫叉標明營業日,而且每家休息的時間都不一樣。
中國青年報:日本存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嗎?
吳夢琪:看病很方便但需要預約。醫院會把病人能約到的時間寫得很清楚,現場填單子或者打電話預約都可以。不過看病時有一些項目可能稍有點貴。我的一位同學因為長智齒,去牙科診所看病,拿回來一些止痛片,可能還有其他檢查項目,自費付了4000多日元。日本最普通的藥一般都在一兩千日元左右,而如果自己到藥妝店買藥是全自費。不過,在日本,公司白領的基礎工資每個月有25~30萬日元左右,吃一頓稍微好一點的自助烤肉也要3600日元,因此醫療費用相對于日本國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應該還可以。
中國青年報:去公立醫院看病情況怎么樣?
吳夢琪:對日本人來說,私立醫院、診所和公立醫院沒有太大區別,而且因為私人診所多,更方便,一般都就近就醫。因此,除非有大病,否則日本人很少去大型公立醫院。大型公立醫院最大的優點就是全面,但是一般只有住在附近的居民才會去。因為去公立醫院看病,要排很久的隊,或者提前預約。我去過一次校醫院,進去看了一下,發現人很多,因為趕著上課就匆匆離開了,后來去了私人的眼科醫院。
中國青年報:日本醫院的環境如何?
吳夢琪:像校醫院這樣的公立醫院,會選用暖色系的布置。地板鋪用米色瓷磚,護士著裝是淺粉色的,燈光偏黃,讓人感覺整體環境很溫馨。私人診所則將環境布置得比較居家。我之前去牙科診所看病,發現整個室內都鋪了木地板,進去要換上診所的拖鞋。在前臺等候時,有沙發、飲用水、小糖果和雜志。空間不大,前臺等候的房間就占據了診所三分之一的空間,診室也只有兩三個。不過診所看病的人很少,不用等太久。
中國青年報:日本醫生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如何?
吳夢琪:他們的服務質量無可挑剔,醫療行業和其他服務行業一樣,都是使用敬語,永遠都不會催促客戶。醫生態度也很好,說話特別溫柔耐心。日本的醫生社會地位很高。在日本,“先生”兩個字,只用在醫生、老師和律師這三類從業者。日本可能也存在一些醫療糾紛,不過比較少,新聞里也很少見醫療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