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藥價太高,不少醫院的醫生都對病人私下購買印度仿制藥“睜只眼閉只眼”。中山醫某分院血液專科的盧醫生說:“正版藥肯定好,有批準文號。病人如果吃出毛病,醫院、廠家會負責。但確實有些病人吃不起,私下里買了仿制藥來吃,我們就算知道,也沒理由拒診。”
在廣州市幾家腫瘤醫院的周邊,記者都發現有藥店私下在售賣印度仿制藥。
銷售渠道轉戰微博微信
從印度到中國,仿制藥通過什么途徑售賣到患者手中?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整個售賣鏈條已經非常發達和健全。
在印度的關世然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在印度工作的中國人、往來中印的導游和空乘人員都是印度仿制藥“螞蟻搬家”的主力,“查得不嚴就直接帶,查得嚴格就先運到香港,再讓水客帶進來,總之,渠道從未被封死過。”
但國家打擊仿制藥的工作從未停止。嚴打之下,仿制藥的售賣更加隱蔽。賣家們開始在微博、微信、QQ上發布藥品信息,通過支付寶轉賬、面對面等方式交易。在一個淘寶店里,一件被命名為“印度工藝品”的商品標價1600元,賣家告訴記者,“實際上是格列衛的打款渠道”。
記者發現,為了逃避法律責任,賣家的網絡聯系方式常常都很“短命”,比如微博上面只有寥寥數條內容,只留網絡聯系方式,一旦被查封,賣家很快就能脫身,換個“馬甲”東山再起。
印企稱對仿制藥不負責
和幾年前相比,印度仿制藥的觸角已經不僅僅是高價抗癌藥物。羊城晚報記者通過市場調查發現,仿制藥已經開始滲透中等價位藥品市場。比如治療痛風的非布索坦,在廣醫二院的病房里能夠買到朱養心藥業、江蘇萬邦兩家中國藥企生產的正版藥,每月劑量售價分別是1200多元、800多元。“吃印度雅培生產的仿制藥,一個月只要花100元出頭就能搞定。”老病號羅先生告訴記者,他也擔心仿制藥的療效,所以就間隔著吃正版藥,“隔段時間就去查一次指標,基本上區別不大。”
9月26日,微博名為“海德藥店”的博主又上了一條新貨微博:“治療乙肝的特效藥,國內市場價格400以上,我這里260元。需要提前預訂,從印度代購。”
仿制藥在國內有質量等方面的保證嗎?印度最大的仿制藥制造企業——Natco公司印度地區藥物行銷總裁C.P. Dwaraknath通過書面郵件回復羊城晚報:“所有由Natco生產的仿制藥都已通過最嚴格的檢測。Natco公司的產品只供給印度市場,我們對他人在有專利法管制的國家中銷售此產品不負任何責任。”
(注: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記者 蔣錚 實習生 尹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