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民對牙齒保健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增強,作為治療、保健兼美容的“洗牙”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醫生告訴記者,以前,大部分患者都是得了牙病后才到醫院就診,在醫生的要求下才進行洗牙,洗牙在他們的認識上僅僅是一種治療手段。而現在很多人的口腔保健意識有所增強,尤其是30~40歲的人,已將洗牙視為另一種潔牙方式,一種常規的牙齒保健手段。
其實洗牙在國外早已被大眾所接受,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治口腔疾病,應該進行提倡,但很多人對洗牙不太了解,加上受某些因素的影響,出現了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一:天天刷牙,洗牙可謂多此一舉。
在發達國家,洗牙已成為很普及的常規口腔保健,人們一般每年一至兩次定期找自己的牙醫去洗牙。因此,目前我們最主要的是正確認識洗牙,轉變觀念。洗牙完全不同于普通的清潔牙齒淺表面污垢,它還可以徹底清除普通刷牙所無法去掉的菌斑、結石和沉積在牙齒表面的色素,從而令牙周組織保持健康,防治牙周病,而且潔牙時容易發現細小的不易覺察的牙病,如比較隱蔽的齲齒,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
一般情況下,洗牙作為常規護理可半年或一年洗一次,對于有牙周炎的患者,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定期洗牙。
誤區二:洗牙會損壞牙齒,磨掉牙齒表面的釉質。
很多人有種顧慮,洗牙會將牙齒表面的釉質磨損掉。其實不然,王醫生解釋,現在正規醫院用的都是進口的超聲波洗牙機器,它的原理是超聲振動,不是磨除,對牙齒沒有傷害,其針頭并沒有任何切削功能,是靠超聲波的高頻振動來擊碎牙石,而且現在洗牙過后還可通過拋光、噴砂在牙齒外部加一層保護膜,減慢再次積石的速度。
誤區三:洗牙過后,牙縫反而變大。
很多洗過牙的人會感覺不習慣,雖然牙齒變白、變干凈了,但牙縫反而變大了。難道是洗牙造成的?醫生告訴記者,牙縫變大只是一種視覺印象,它說明你本身有牙周病、有積石,而導致了牙齦萎縮,通過洗牙去除牙石后,原本被積石占據的空間釋放出來而給人造成牙縫增寬的錯覺。因此,洗牙本身并不會造成牙縫變大,而這類人在洗牙后平時更應該注重清潔。
誤區四:美容院和一些小診所都有洗牙的,那里比正規醫院速度快,更方便。
現在只要是有牙科的診所、醫院,一般都有洗牙這項服務,就連小小的美容院也出現了這種服務,而且還很便宜。但王醫生談到,洗牙需要提倡,但更要安全正規。在一些小診所或美容院,其不正規的快速洗牙方法會給洗牙者帶來不良后果,對洗牙者的牙釉質本身造成損傷,形成肉眼看不出的表面劃痕,而且還會損壞牙齦,加重牙周病的病情,最嚴重的還極易造成交叉感染,不經過安全消毒的儀器十分容易傳染肝炎和艾滋病等的病毒,給人們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而在正規醫院都是由醫務人員專門進行操作的,目前最常用的是超聲波潔牙機,對儀器、針頭進行了嚴格的消毒,進行正規的洗牙,既達到防治牙周病的目的,又保證了健康安全。整個洗牙過程大概需一個小時,收費也較為合理,單顆牙價格為3元,整副牙齒為100元左右。
中醫談護牙
以上是牙科專家對洗牙這種牙齒保健方式的采訪內容,同時記者還請教了中醫師,中醫雖然沒有專門洗牙的方法,但其卻有自己獨到的保健牙齒的方式。
中醫專家沈醫生提出了幾招妙招,其中最簡單也挺有效的就是傳統醫學提倡的叩齒和按摩牙齦的方法。方法是在有空沒空時,讓上下兩排牙齒相互碰撞,發出扣扣的聲音,連續數十下,既可以活動面部肌肉,又可以保護牙齒。同時還可在洗臉時,用食指上下旋轉按摩牙齦,排除齦溝及牙周袋分泌物,可改善牙齦內血液循環,提高牙周組織抵抗力,從而防止牙周病。
其次,沈醫生推薦食物健齒方法,可多吃一些核桃、梨、枸杞子、大棗、蜂蜜等來保護牙齒,防治牙周病。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齒為骨之余。”枸杞子有補益肝腎之功,久服堅筋骨,可補腎固齒,能促進牙周膜或纖維細胞增殖及附著作用。其次,像大棗中的烏蘇酸和夾竹桃酸,能控制蛀齒菌產生酶,常食大棗,不僅可以健脾養胃,還能保護牙齒。再者,像蜂蜜可以抑制細菌生長,還能減少酸類物質的數量,可用來治療牙周病。(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