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公區監測
因一名大學生在網吧上網患肺結核,本報民生實驗室對辦公室、衛生間、機動車內部三個區域的病菌進行監測,結果出人意料——
實驗設備:六合一室內空氣檢測儀、空氣流量計、降沉培養皿、細菌培養箱、瓊脂(菌群培養液)、顯微鏡等。
實驗方式:空氣溶液混合法、菌群培養法等。
實驗場所:沉河區北三經街附近一辦公樓、一輛1.6排量小型轎車。
實驗單位:沈陽康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近日,一名大學生在網吧上網,因而患上肺結核,引起廣泛關注。本報聯合沈陽康爾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對類似于網吧的辦公區域、衛生間和車內進行實驗監測。最終的結果顯示,網吧類的辦公區域“病毒”最多,超過廁所和車內。
整個實驗結果顯示,辦公區內的病菌包括肺結核、肝炎病毒等,是最應該清理的地區。而在衛生間內,大腸桿菌是最應該處理的病毒,車內則以易患腸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這些都是市民平時的生活習慣所導致的。
值得注意的是,人員會集不流動,是造成病菌滋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市民通常都會認為病菌最多的是“衛生間”,但從實際上看,這里卻是“最干凈”的場所。有關人士表示,這源于定時清理,外加上人群容留時間短,帶來的菌類較少,因此有較好的衛生保障條件。
據悉,病菌多來自于市民的身體和外衣攜帶。與機動車和衛生間相比,網吧式的辦公場所人員較多,通風不暢,聚集時間較長,產生大量的病菌,特別是這一地區的采暖措施較好,更增加了病菌和病毒滋生的數量,這一地區應該是重點防范地區。
實驗過程:
1.采樣:辦公區的液體顏色較暗
1月9日13時許,在北三經街附近一辦公室內傳來陣陣打字聲,部分辦公桌上堆積著文字材料,垃圾桶內罕見垃圾,內部大約有百余人辦公,類似于大型網吧辦公場所。實驗人員架設起空氣檢測儀后,吸收大量的空氣,與試管內的水形成混合體,以用于細菌培養,實際測算細菌菌群。
在實驗中,實驗人員在吸收的空氣和水的混合物內,加入水,形成混合物。然后,實驗人員拿出瓊脂(菌營養液)對辦公室內的菌群進行存儲。實驗人員張晉介紹,加入瓊脂主要是為了將菌群的數量進行分類,以便在監測過程中,能夠得出較為明顯的實驗結果。
14時許,實驗人員前往北三經街一辦公樓內的三樓衛生間內進行試驗。此時,保潔人員剛剛清掃完畢,廁所窗戶上除了有少量的灰塵外,廁所內總體較為整潔,實驗人員而后又將混合液體收入保管箱內。
14時40分,一輛1.6排量小轎車停靠在北三經街附近。轎車內鋪著毛墊,有少量黑跡,后車玻璃略有灰塵。車內較為整潔,僅是在前車窗玻璃處有手印。車主介紹,這輛車距上次洗車已有1周左右時間。實驗人員上車后,將車門關閉,用備用電池開啟設備,吸收車內的空氣,設備將空氣和水進行混合。而后,實驗人員加入了同樣的菌營養液,得到了最后一瓶的試驗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