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兼職技工自己造工具
“食物嵌塞??崎T診”的醫生們,還面臨另一個尷尬:沒有專用的治療器械。因為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崎T診,就算他們自己設計出了專業器械,也沒有廠家接招生產。
醫生們也理解廠家的苦衷:“不能形成規模生產,沒有利潤,當然就不愿接招。”但是,如果特意單獨定做,時間不確定不說,患者的費用也增高,于是,“食物嵌塞??崎T診”的醫生們又當起了技工。
羅云說,門診醫生個個都是能工巧匠,能自己設計、制作工具,現在已造出鋤形器、勾形器、樹脂融點片、間隙測量卡、圈形鋼絲等5種專用工具了。
“我們業內有句順口溜:心靈手巧,搞口矯;眼明手快,搞口外。口矯就是修復,所以,我也要求他們必須會做工具,做好工具。”羅云笑言,“科里年底還準備評獎,手藝最差的我們會給他個‘豬蹄子’獎。”
米粒大樹脂片壓得比紙薄
昨日10時許,一個患者張嘴躺在牙椅上,他的牙齒間隙需要用樹脂片填塞,這種用樹脂片填補縫隙的方式,是“食物嵌塞專科”門診醫生們獨創的治療技術,沒有現成的樹脂片,全部是醫生現場加工。
趁著羅云教授給患者檢查的時候,肖力源醫生拉開診臺前的桌子,取出一個小鐵盒,里面都是小巧精致的尖嘴鉗、螺絲刀、卡尺……工具應有盡有,只見他取出一塊樹脂片,熟練地剪成米粒大小,放在手指尖,然后將紫外光固化燈壓在樹脂片上,盡管燈上有防護罩,但射出的藍色光線還是格外刺眼,逼得肖力源把頭扭向一邊……
5分鐘后,肖力源用卡尺量了量樹脂片的厚薄,然后將米粒大小的樹脂片交到老師羅云手中,填補好患者的間隙后,羅云教授告訴記者:這種樹脂片沒有成品,每次都是靠醫生們自己動手做,“樹脂片的大小不重要,關鍵是厚薄,必須在0.1mm—0.5mm之間,比紙片還薄。”
在“食物嵌塞??崎T診”診療室的一角,還放著一臺輕型臺式砂輪機,這個原本是打磨假牙的機器,如今也承擔起制作工具的額外職責,一個醫生在上面磨出一個“鋤形器”,拿給我們看的時候,有點不好意思:“有點難看,但是很實用。”(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