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利益鏈,摘除醫療領域腐敗毒瘤
透視醫療領域腐敗,其很大程度上源自部分醫療工作者職業操守的喪失,同時也是權力缺乏監督和制衡的惡果。
“醫療領域的貪腐和其他行業差不多是一樣的,主要是因為權力缺乏監管,不僅醫院一把手容易貪腐,所有權力環節,都可能去謀私去‘尋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院管理教研室主任周子軍說。
“醫療行業收紅包、吃回扣等現象,說明采購、定價等環節存在較大的‘可操作空間’,致使不當利益鏈肆意生長。”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鄧立強表示。
專家建議,治理醫療領域腐敗首先要加強監督,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同時,要針對醫院的特殊性質,進一步完善藥品器械采購機制和基建工程招投標機制,并加強公開,讓醫院的各項事項在陽光下運行。但他們也表示,僅僅通過這些努力,并不能有效斬斷醫療領域尤其是藥品器械采購環節的腐敗利益鏈。
“我們還需要檢討相關體制。”剛剛卸任中國醫院協會副秘書長的莊一強教授表示。他指出,從收受紅包到藥品回扣,從大處方到大檢查,都與以藥補醫這種扭曲的體制密切相關,“當前藥品和檢查收入占醫院總收入的一大半,以藥補醫機制抹殺了醫生的知識價值,導致人們愿意給藥品器械買單”。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也認為,醫療領域腐敗現象說明醫院的改革仍需深化,因為最重要的收入分配改革做得不夠徹底。
“刀沒動在根上,病就難除。切掉了這個瘡,會在另一個地方長出瘤。”受訪業內人士建議,要從根本上杜絕或減少醫療領域腐敗現象,既要強化權力監督,也要深入推進醫療領域改革,特別是收入分配改革。否則,環境不變、條件不變,只單純地加強監督,便可能顧此失彼,甚至延長行受賄的利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