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最高檢通報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原院長王天朝受賄案,稱其多次收受他人財物,共計現金3500萬元以及價值8000余萬元的房產100套、停車位100個。
5月10日,有媒體報道,某地級市相關醫院8名正副院長和4名科室負責人,涉嫌在醫療設備采購中收受賄賂被查處。
……
盡管人們對醫療領域腐敗的新聞早已不再驚奇,但近日接連見諸媒體的案件,還是讓很多人出乎意料。
一直以來,由于藥價虛高、過度醫療等問題,人們對醫療領域腐敗保持著高度關注。毋庸置疑,此類問題是醫療體制、經濟發展等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但同樣毫無疑問的是,一旦醫療領域出現腐敗,腐敗成本最終會轉嫁給普通患者和國家,由他們來買單。
“老虎”、“蒼蠅”頻現形,醫療領域屢現大案窩案
近年來,我國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基本醫保制度覆蓋面持續擴大,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然而,隨著城鄉居民就醫需求的釋放以及醫療機構業務量的增加,醫療領域腐敗也更多地進入公眾視野:
2014年,有媒體統計,全國至少有24名醫院院長被紀委調查或已進入司法程序。
2015年4月15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戴偉杰(副廳級)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