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吳燕玲 謝瓊
宮頸癌是目前唯一明確病因的婦科腫瘤,其病因是高危型HPV(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導致,與性生活有密切關系,多性伴、過早(未成年)發生性行為,是增加宮頸癌發病率的重要因素。臨床發現,宮頸癌患者越來越年輕化,不乏三十來歲就查出宮頸癌的病例。專家呼吁,女孩子不應過早有性生活,這不僅有助于防止意外妊娠,也有利于預防宮頸癌!
過早有性生活
患宮頸癌風險大增
解放軍第458醫院婦產科主任萬蘭說,宮頸癌的發病年齡有兩個高峰:第一個是35-39歲,第二個是60-64歲,平均年齡52.2歲。在醫學上,將小于35歲的患者稱為“年輕宮頸癌患者” 。萬蘭說,“這只是過去的數字,現在臨床上發現,年輕女性患上宮頸癌的人數顯著增多,且相當一部分患者在初診時已經是宮頸癌中晚期。”
萬蘭說,過早有性生活是增加宮頸癌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研究發現,初次性交年齡低于15歲的,患上宮頸癌的幾率為正常人的10倍。初次性交的年齡在未成年前都屬于過早有性生活,都是不提倡的。這是因為少女的宮頸組織細胞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對外界致癌和促癌物質敏感,易受致癌因素的刺激而致病。加上年輕男女性欲旺盛,新鮮感強,若性伴多,性交頻率高,又不懂得正確使用安全套保護自己,就特別容易感染HPV,增加宮頸癌的發病風險。
研究表明,95%以上的宮頸癌病人攜帶HPV,因此,它是導致宮頸癌的罪惡元兇。如果少女還未發育成熟時便開始有性生活,而性交對象為HPV攜帶者時,這種病毒會感染其尚未成熟的宮頸組織。
定期檢查
是遠離宮頸癌的關鍵
“等到出現陰道出血、異常排出血性液體等一系列癥狀再去檢查治療,可能就已經晚了。”萬蘭指出,“定期檢查是女性遠離宮頸癌的一道‘護身符’。”
據了解,目前宮頸癌篩查有高危型HPV檢查和TCT(液基細胞學)檢查兩種方式。高危型HPV檢測可以檢查患者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及類型,TCT則主要針對宮頸組織是否發生了癌前病變。TCT檢查對宮頸癌細胞的檢出率為99%,也能發現癌前病變,因而專家建議,年輕女性一旦有性生活3年后,就應該每年都進行一次宮頸細胞學檢查,或每三到五年進行一次細胞學和HPV的聯合篩查。
年齡在40歲以上的高危婦女人群更應注重宮頸癌的篩查。既往篩查正常的,到65歲之后就可以不用篩查了。如果是在平常的篩查中出現異常,要進行進一步的陰道鏡檢查和細胞活檢。
Tips
女孩子尤其要學會
保護自己
讓年輕人完全避免性生活是不現實的,但學會保護自己才最重要。萬蘭說,父母要做好性教育,讓孩子要了解宮頸癌的危害,避免過早有性生活。一旦有性生活,應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比如使用安全套,能比較有效地阻擋病毒,避免感染HP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