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未聽說過因經脈被切斷而產生問題,目前多數人選擇的腹壁橫切口效果較好
本報訊 (記者伍君儀 通訊員胡穎儀)近日,國內兩位微博醫學達人就剖腹產切口方向的問題發生爭論,令很多女性網友擔心,剖腹產選擇了橫切口導致自己的任脈、腎經等重要經脈被切斷,留下后患無窮。畢竟在中醫理論中,經脈可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關系到人體健康乃至性命——在武俠小說中,“經脈盡斷”意味著武功被廢,以后連生活自理都成問題。然而廣州有婦產科醫師指出,剖腹產切口的選擇主要考慮皮膚美容以及特殊的病理情況等,目前多數人選擇的腹壁橫切口效果較好,但未聽說過因經脈被切斷而產生問題,畢竟醫生做手術時也沒有見到過什么經脈,廣大女性盡可放心。
微博之爭:
中醫博士PK外科博士
自稱“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的新浪微博網友@選擇中醫__董洪濤說:“有網友問:生產時是橫剖還是豎剖更傷身體呢?若有可能,盡量選擇順產,這是最有利于母子健康的一種分娩方式。若實在不得已可選擇豎剖。下腹部有許多經脈,自恥骨向上,有任脈、沖脈、腎經、胃經、脾經、肝經以及陰維、陰蹺諸經,皆上下而行。橫剖容易直接切斷,豎剖相對來說可以減少對這些經脈的傷害?!?/p>
新浪微博認證為“日本東京大學外科博士”的網友@勿怪幸針鋒相對稱:“1.手術取什么切口,是醫生決定,怎么能誤導普通人;2.剖宮產傳統縱切口之所以不再作為常規(特殊情況除外)是因為跟下位橫切口比,切口長,并發癥多,恢復慢。你見過哪個剖宮產因為切斷‘經脈’導致并發癥的。中醫‘博士’不懂可以理解,但信口開河就貽笑大方了?!?/p>
兩位網友的粉絲加起來有16萬之眾,這次剖腹產縱橫之爭引起大量網友圍觀、評論、轉發。很多做過剖腹產的女性網友看了之后惶恐不安,擔心自己的經脈已被手術刀切斷,恐怕身體大傷元氣,以后健康會走下坡路。
婦產科醫師:
做手術沒看見“經脈”
5月8日,在廣州英雄廣場舉行的第67個世界紅十字日公益義診活動上,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陳燕輝全面解釋了剖腹產切口的問題。她介紹說,切口分為腹壁切口和子宮切口,兩者有不同的講究——
1.腹壁切口。
醫生只切開皮膚層,并不切到肌肉,而肌肉只需縱向扒開。產婦在剖腹產手術之前可以選擇縱切(豎剖)或者橫切(橫剖)??v切口的暴露空間比較大,方便醫生的手術操作,但對于剖腹產而言,橫切口的暴露空間也已經足夠大了,故兩者對生產過程的影響不大。考慮到人體肚臍以下的皮膚紋理是橫的,橫向弧形切口縫合后皮膚張力較小,產后恢復得較快,是目前一般選擇的方式。而且,橫切口恢復后的皮膚更為美觀,女性可以穿“三點式”——只要把褲子提起來遮住那條線便可,但縱切口就比較難遮掩了。但是,很多人一輩子可能要做不止一次開腹手術,產婦日后若再做大手術,依然可能做縱切口,而兩次切口合起來會形成一個難看的倒T形。此外,子宮下方有肌瘤、胎盤位置特殊等情況可能需要做縱切口。
2.子宮切口。
醫生一般在子宮下段做橫切口,這樣對子宮的損傷較小。相比之下,縱切口對子宮肌層的損傷較大,產后恢復很緩慢,除非是中央性前置胎盤、子宮下部有肌瘤才會考慮縱切口。
至于“橫切口切斷經脈”一說,陳燕輝表示從沒聽說過這會有什么問題,稱在手術中只會見到神經、血管等,不明確哪條是“經脈”,也不知道“經脈”是行走在皮膚、皮下還是肌肉層?!啊浢}’是中醫的模型,是想當然的東西?!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