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影響生殖能力”的報道一度登上了“關注新聞”榜首,新聞緣起于中國社科院和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3)》。與此同時,華東地區一位八歲女童患肺癌被指也與霧霾有關,霾對人體健康傷害究竟有多大?國內有沒有相關的研究?記者為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調研員宛悅:“不同的部門拿幾百萬到上千萬元的項目,但這些研究都不成體系,是零碎的東西。最終到了環境質量標準制定的時候,才發現很多數據是沒有的。拿不出自己的數據,就只能用別人的數據。”
-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目前所做的工作主要圍繞降低大氣污染物的強度展開,但對于絕對值的下降缺乏有效措施,有關部門畏難情緒明顯,關鍵還在于科技支撐不足。”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在研究大氣污染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方面,各種渠道、基金應給予更多支持。科研要始終走在行動的前面,反映真實情況,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
背景數據
20%的肺癌死亡與PM2.5有關
在PM2.5濃度為670微克/立方米的空氣中呼吸一天,相當于吸一支煙。你可以選擇不吸煙,卻很難選擇所呼吸的空氣。
今年3月,美國健康效應研究所發布的《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評估》顯示,2010年中國因PM2.5導致123.4萬人早死。其中,20%左右的肺癌死亡和40%左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與PM2.5污染有關。
大氣污染究竟造成多少人死亡,類似的研究數據在科學界一直存在較大爭議。在我國,這種爭議不僅表現為對該領域宏觀性研究的缺乏,還在于既有的研究結果往往限于學術范疇,不對公眾公布。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復盛介紹,在我國,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的肺癌發病率與空氣污染程度有明顯的關系,并且呈現快速上升趨勢。“只要空氣質量差的那個禮拜,醫院門診的呼吸道系統疾病都是明顯高發的。這迫切需要不同學科緊密合作,以闡明這些污染物的危害。”
焦點事件
PM2.5影響生殖能力?
綠皮書據何得出“霧霾天氣影響生殖能力”的結論?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綠皮書副主編莊貴陽表示,綠皮書里介紹了霧霾天氣的各種影響,“關于對生殖力影響,我們引用的美國環保署2009年發布的《關于顆粒物的綜合科學評估報告》中相關結論。”他表示,由于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并不是綠皮書的主要研究方向,所以他們并未就此成立研究小組。
美國環保署這份報告分別就空氣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長期、短期影響進行了研究。除了對生殖的影響,還包括提高死亡率,加重慢性病、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以及改變免疫系統的疾病等。可以看到,對人體研究還沒有足夠的大樣本、長時間證據能證明對生育有一定影響,但在對動物的研究中發現,無論是雌性還是雄性動物,長期暴露在濃度水平較高的空氣污染物中,是會對未來的生育能力有影響。
報告提到對生殖力影響,還包括對生育力、嬰兒早產率、嬰兒低體重率、嬰兒致畸率的影響。“霧霾影響生殖能力”結論是否普遍適用于亞洲人?莊貴陽表示:“我們目前還沒有看到比較長時間客觀的大樣本研究,有待于未來相關領域的進一步研究。”而當記者疑問為何至今還沿用2009年的研究報告時,莊貴陽說:“這是我們能夠找到的這方面最新的研究結果了。”他呼吁,衛生部和環保部門應該盡快將相關研究納入視野,并及時公布現有研究結果,保證大家在這方面的知情權。
專家聲音
相關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