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舉行的兩會上,就有不少人大代表對智能家居提出了建議,許多代表紛紛表示看好智能家居。近年來,智能家居領域動作不少,不過,在行業內,目前從事智能家居開發的廠商眾多,行業發展缺乏標準制度,并制約著智能領域的發展。
國內相關企業負責人對此發出呼吁,各智能家居發展方,能否嘗試更多的開放、互通和兼容,共同推進產業升級,推動行業的標準化生產。
智能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目前來看,智能家居在國內的市場前景非常好,特別是廣東等沿海的省份,客戶對自身需求比較成熟理性,智能家居將各種系統整合后,比原來的單獨配置節約了空間和成本。“例如,我們還在研發更好的系統,未來可以集成更多的第三方設備,如鍋爐、地熱等。”某知名廠商技術研發人士表示。隨著技術的成熟,許多廠商開發出穩定無線技術的產品,這既避免了有線安裝需要破墻的尷尬,令更多的舊建筑也可以納入改造,另外從成本上也比有線產品節約。
智能領域發展工作有所進展
近年來智能家居領域“大動作”頻頻,去年谷歌32億美元收購Nest,今年微信在和智能家居結合,包括電信運營商、設備商在內,各方爭相開發智能路由器為智能家居構建發展基礎。據了解,以往在“傻瓜相機”中常見的場景模式調節,目前已經應用到智能家居的高端領域,通過傳感器、各種電源控制、開關等與樓宇控制系統相連接,實現一鍵智能調節。智能家居系統還融入了網絡技術,用戶如果在手機、平板電腦上安裝了家居控制軟件就可以實現遠程操作,例如在辦公室就可以控制家里的空調溫度、窗戶的開合等。
目前一些廠商還嘗試與當地電信運營商合作,把家庭電信業務與智能家居產品捆綁優惠銷售,市場反饋較好。業內一位專家認為:“隨著市場消費能力和意識的提高,以及城鎮化的推進,未來除了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在5到10年內都會迎來智能家居市場的高速增長期。”
行業標準缺乏制約其發展
事實上,國內的智能家居現在還沒有一個明確規范的標準。“目前業內一般是用國家關于樓宇自動控制或者綠色建筑的標準來參考,但這兩個都是技術標準。對于產品達到怎樣的效果才能成為智能家居,還沒有這方面的規范。”據了解,對此一些地方已經制定了地方性技術標準。例如,去年年底,重慶已經先行先試,通過了《智能家居監控系統技術要求》和《智能家居監控系統測試規范》兩項地方標準的評審。首個地方性標準提前出爐,有望促進國家標準盡快頒布,為智能家居發展掃清道路。
智能家居的發展,作為其一員的衛浴行業自然也不容落后,積極加入標準化生產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