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逛家居賣場時,總能看到很多“似曾相識”的家居產品。這些產品或是與國際知名品牌的設計雷同,或是與國內熱銷產品孿生。長久以來,企業之間相互模仿抄襲在家居行業內,已成為秘而不宣的潛規則,產品外觀則成為抄襲的重災區。由于抄襲名牌產品設計的企業,違法成本低、效益好,導致傍名牌現象屢見不鮮,產品抄襲之風揮之不去。面對種種行業弊病,家居行業在艱難中前行。
抄襲手法
“復制”設計理念
作為陶瓷行業的知名品牌——東鵬陶瓷,2005年其技術人員從意大利維羅納石材(石材裝修效果圖)展覽上得到靈感,開發出一系列人工洞石產品,與天然洞石的紋理和效果相比異常逼真。2006年8月,東鵬將申請了發明專利的人工洞石產品投放市場,一時間業界為之驚動。然而,從那一刻開始,東鵬就陷入了長期的打假維權糾紛之中——很多同行窺知人工洞石的商業價值,紛紛仿制出洞石產品,有的甚至公然將抄襲的產品擺上了廣交會。
2012年3月21日,北京皇家現代(現代裝修效果圖)家具在深圳家具展上,現場指稱江蘇森巖家具展出的“巴厘藝術(藝術裝修效果圖)”系列,仿冒其旗下“皇家·藝之坊”設計。據了解,其被抄襲的產品包括床頭柜、衣柜、餐桌椅、衣架、沙發、茶幾、南瓜椅、書柜、書桌等產品,相似度超過90%;部分產品甚至還保有“皇家·藝之坊”的燙標品牌LOGO。
從事設計行業的羅先生則表示,自己曾因沒有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設計成果,導致設計圖樣流了出去,被他人抄襲。其抄襲手法很簡單,“我做一條杠裝飾,他就做三條杠裝飾;我的扶手是直角,他做的稍微有些弧度;我用黑面料,他用紅面料……若是選擇打官司維權,抄襲者正好乘著訴訟令路人皆知。就象甲方乙方電影中說的:‘求求你告我們吧!’”。
借諧音取同名
市面上山寨產品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業內人士表示,這些不法商人的抄襲手段、山寨手段看似高明、花樣百出,實際上都是以誤導消費者認為該抄襲或山寨產品,是某一知名品牌。傍名牌、換顏色、外觀上稍作改變、增減品牌名稱字眼等為常見方式。
在某購物網站上搜索衛浴品牌“箭牌衛浴”,可以搜索到相關店鋪978家。但箭牌衛浴、瓷磚惠州展廳的副總經理黃燕花表示,箭牌衛浴從來沒有在購物網站上開設網店,更沒有授權給任何網店銷售箭牌衛浴的產品。除了在網上銷售假冒的“箭牌”產品外,還有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品牌名稱誤導消費者,例如“箭牌王”、“箭王牌”、“香港箭牌”等。
而針對“雷仕照明”產品質量的投訴,被傍名牌的“雷士照明”顯得十分無奈。惠州雷士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雷士照明運營中心負責人高建輝表示,與馳名品牌取同音異形字的名稱的行為實際上就是打擦邊球、傍名牌的行為。仿照雷士照明的除了“雷仕照明”外,還有“鐳士照明”。這幾個名字讀起來與雷士照明一致,光從讀音上很難做出區分,若因被傍名牌而遭到消費者投訴,則容易令其他消費者對雷士照明的產品產生懷疑。
抄襲原因
成本低廉是主因
在一些中小規模的家居生產企業中,流傳著這樣的生意經:出國看展,買版抄版,即使價格昂貴,只要得到一個新款仿造,即使只有七分像,也照樣好賣。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表示,中國家具協會曾經頒布了一個行業條約,要求大家不仿冒、抵制仿冒。從保護知識產權來講,所有的企業都不應該仿冒別人的產品。但從現在的情況看,知識產權的保護在行業內盡管得到了一些重視,家居行業的抄襲仿冒現象,這幾年逐漸在減少,但小企業跟在大企業后面做一些仿冒產品的現象仍然屢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