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行的家具國標《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早在2009年9月就實施了,但記者調查發現,該標準實施3年后,市場上仍有些銷售人員利用消費者對家具“主材”概念不清的弱點欺騙消費者,將“板木結合家具”當做實木家具兜售給不明真相的買家。專家提醒,在消費者購買實木家具前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賣場與商家則需要誠信經營,努力貫徹和執行國標,為消費者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市場調查
主材輔材概念不清
記者近日到西四環某賣場的實木與板木結合區進行調查,在記者走訪的4家出售純實木家具的店面中,均存在著銷售人員對實木家具主輔材概念不清的問題。
記者首先進入某品牌實木家具店內,看到產品價簽上標示為:基材紅橡木、輔材橡膠木、五金件(五金件裝修效果圖)。于是記者向銷售員了解家具基材和輔材的具體情況。銷售員回答:“大面上能看得見的就叫主材,比如這個大衣柜(衣柜裝修效果圖)的面板,就是紅橡木的”,“此品牌家具內的背板及側板,就是價簽上所寫的輔材——橡膠木。”
記者隨即又到出售金絲柚木家具的沃克家居店內,該店銷售員一再強調,店面內只有兩款是加入了輔材——橡膠木的家具,其他家具都是整體使用主材金絲柚木的。
用材比例不入合同
在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混淆主輔材概念的店家,都是將比較名貴的木材作為主材,并使用在如衣柜門板或餐桌(餐桌裝修效果圖)臺面等部位。而所標稱的輔材則使用在側板、隔斷(隔斷裝修效果圖)等處。顯然,主材使用得越多,家具的價值也會越高。但是主材及輔材的使用到底有沒有標明確切的比例呢?
記者調查的幾個品牌銷售人員均表示,只能給消費者指出哪里是主材、哪里是輔材或是教消費者怎樣分辨花紋,但不能將主輔材的具體比例、所用部位等信息落實到合同中,理由是“合同沒有寫這個的地方”。銷售人員均表示,可以承諾的內容只包括“有無密度板、無貼皮”。
沃克家居銷售還認真地教記者怎么分辨主材金絲柚和輔材橡膠木。“橡膠木花紋上有這樣的小點點。金絲柚上面有橫絲,像金絲一樣。”雖然經過指點,但是作為外行的記者,仍然看不出二者的區別。
不同賣場差別較大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不同的賣場對于實木家具的材質標注及銷售員培訓存在較大的差別,因而給消費者帶來的購物體驗也有顯著差別。
記者走訪的西四環某賣場,實木家具與板木結合家具混合在一個區域,兩者沒有明顯的區域劃分,記者稍不留意,就誤將板木結合家具當成了實木家具。在銷售檳榔品牌產品的店面,記者問銷售員家具是什么木材的,其回答為胡桃木,記者想當然地認為是胡桃木實木家具。但當記者問及柜體門板是使用直拼材還是指接材時,銷售員表示:“這個是實木單板,兩邊是黑胡桃木,中間是密度板。”“那你這個算什么家具?”“板木結合啊,只有全部都使用木材才算實木家具,我們這個隔板里用了密度板。”在這家店里轉了足有10分鐘,記者才恍然大悟“這里賣的不是實木家具”。
記者還走訪了居然之家北四環店,比較而言,居然之家的店里無論是主材的標示還是銷售員關于主材的介紹,都更規范。就家具區域劃分而言,該店將實木家具和板式家具、板木結合家具分開,家具的價簽上有“品名”、“品牌”、“規格”、“主要材質”、“產地”、“單位”、“等級”、“生產商”、“經銷商”信息,并無“輔材”一說。在實木家具區域,某歐式(歐式裝修效果圖)品牌店中,一款實木床的價簽上“主材”一欄顯示為“楸木、松木、橡膠木”。當記者詢問為何會有三種主材時,銷售員解釋,這款床的框架用的是楸木,但床板用的是松木,底板等部位用的是橡膠木,“全是名貴木材的話,價格也會較高。”而在板木家具區域,木槿之戀的家具店中,記者誤將一款使用了松木和橡膠木的板木結合衣柜當做實木家具,銷售員則明確告知,該款衣柜的面板使用了密度板,所以不是實木家具,而是板木結合家具,還將其各個部位使用的是哪種材質講得明明白白,在介紹的過程中,銷售員都不曾使用“輔材”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