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13日消息(記者任夢巖 胡波)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多個包頭小區居民反映,自己當初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商品房,房產證辦下來之后,居然是經濟適用房。這些小區房屋面積最大的近140平方米,國家明確規定,經適房面積要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而且供應對象限定為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既然是經適房,怎么能以商品房名義銷售呢?
家住包頭綠都花庭的多名業主告訴記者,小區2012年開建,在此后的銷售中,業主們雖然交了錢住了房,但房產證一直沒辦下來。直到今年,部分業主拿到了房產證,卻讓他們大跌眼鏡,買來的房子,居然是經濟適用房。
業主:買的商品房嘛,今年發證,下來了是經濟適用房的房產證,整個小區都這樣,賣的七八百戶都這樣。
記者:房子都是多少平米的?
業主:一百五六吧,我買的是110平的。
根據小區業主向記者提供的購房合同及產權證可以發現,購房者買房時簽署的合同是《包頭市商品房買賣合同》,房屋用途是普通住宅,房屋面積,從80-140平米不等。這一小區在2012年上過包頭的房展會公開推薦,與會者還能在購房時得到優惠。
按照國家規定,經適房的土地由地方政府劃撥,房地產企業不用繳納土地出讓金,項目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等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單套的面積,要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可小區內,大面積“經濟適用房”占很大比例,最大面積在140平方米左右。
綠都花庭小區并不是個例,此前央廣天天315節目報道,包頭市的鑫悅凱小區也有類似問題。2014年買房時,房價和周邊商品房一樣,合同也是商品房買賣合同。
李先生說:“當年我們這個小區叫鑫悅凱泊郡,就是這個商品房小區的名字,結果我們都住進來了,我們這個合同上也是鑫悅凱,然后其他的一些也都顯示是鑫悅凱,結果住進來以后,沒幾天改成什么北梁新區南二區了”。
鑫悅凱小區建設單位的一位負責人此前告接受采訪時表示,包頭市一直以來都這么操作。“那幾年包頭經濟適用房沒有放的這么嚴,基本是人都可以購買,沒有要求那么嚴。”
包頭市委一位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初步打算將面臨問題的群眾的房本從經適房改成普通商品房:“因為經適房,五年以后轉讓的時候,需要再繳納1%的土地費用,政府就讓利給老百姓,初步決定,這1%也就不收了。”
土地出讓款項不再向普通購房者收取,但所有買房人的錢,卻實實在在地交給了開發商,當年開發商是不是以“劃撥用地”的名義免費拿到的這些土地?以經適房的名義建140平米的房屋,當地監管部門怎么審批的?這位工作人員說,當時開發商也交了錢,這個情況比較復雜。
經適房項目開發商到底交過多少土地出讓金?多個小區違規建起經適房,監管部門管了什么?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