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人行武漢分行和湖北銀監局聯合下發特急通知,公布了對武漢購房者的限貸措施。自9月1日起,武漢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從原來的三成提高到四成,對于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并已結清貸款或結清一套住房貸款的家庭,再次購房首付比例最低也為四成,對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且有兩套住房貸款未結清的家庭,繼續暫停辦理房貸。
在同一天早些時候,廈門市也發布了新的限購政策。自9月5日起,對144平方米及以下的普通商品住房限購。實際上,在本月已有另外三個城市實行了樓市限貸或限購新政。合肥市決定自8月9日起限貸、不限購;蘇州市決定自8月11日起,對蘇州本地戶口限貸、不限購,對非蘇州戶口限貸、限購;南京市決定自8月12日起限貸、不限購。盡管調控政策有所區別,但這些城市也有共同點,那就是“地王”頻出、房價上漲過熱。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在去庫存及信貸寬松的政策影響下,中國限購政策逐漸松動,二線城市房價在今年上半年大幅上漲,大有向北京和上海“看齊”的趨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合肥、廈門、南京3個二線城市新建住宅價格同比漲幅達30%以上,環比漲幅達到3%甚至4%以上,超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尤其是在一些二線省會城市中心地帶,由于房源稀缺、需求旺盛,排隊認籌、搖號抽簽等方式死灰復燃,并且不斷蔓延,由此助推房價攀升,并引起地方政府部門高度重視,為此,第二輪限購政策在多個二線城市開始出臺。
新一輪限購政策相對“溫柔”
隨著限購城市范圍的不斷擴大,中國第二輪樓市限購大潮或將到來,但與2010年第一輪全國性的城市限購政策相比,本輪新政更偏向于“一城一策”,力度上也“溫柔”許多。
中國房地產大開發始于1998年“房改”,從那時起,中國逐漸廢棄了計劃經濟時期的福利分房制度,開始步入住房市場化、商品化時代。房地產大開發與工業化、城市化加速融合,一個屬于房地產的新財富時代悄悄到來。以北京市為例,豐臺區平均房價從2000年3500元/平方米漲至2010年31000元/平方米,通州區則從1800元漲至24000元,基本上是十年上漲10倍左右。這其間除了剛性需求與價值回歸的補漲外,還有人們普遍搶購心理驅使下的投機暴漲。雖然房子越建越多,但房價卻越買越漲,于是,炒房變成囤房,人們只買不賣,房價一天一個樣,引發了老百姓和監管層的擔憂,第一輪樓市全面限購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拉開序募。
第一輪樓市限購政策是在各地房價經過全面持續十年暴漲后,房價幾乎無法剎車的情況下出臺的,全國整齊劃一地推出了嚴厲的限購政策,并明確規定哪些人群沒有買房資格,它帶給樓市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立竿見影的。
如果說上一輪樓市限購是全國性統一行動,好比是“急剎車”,那么,這一輪限購限購政策則更像是部分城市限購政策的“點剎”。不難發現,在中國房地產去庫存的大背景下,這次限購無論從覆蓋面和嚴厲性來看,都不及第一輪,政策比較柔性。
一方面,這一次限購是地方政府主動出擊“制動”。另一方面,主要以二套房限貸為主,基本上沒有限購套數,即便個別城市規定有限購套數,但對144平方米以上商品房也不限購。所以,預計這次的政策效果應該是平穩的、溫和的,它有利于遏制少數二線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并對其他城市房價起到示范和引導作用。
不過,治標尚需治本,在貨幣供給及其存量過大、市場流動性充盈的背景下,要想穩定樓市,并讓更多的投資投機性資金撤出樓市,就必須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并以此有效推進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讓社會資金重回實體經濟,讓國人重歸實業興邦、工業強基之路。(中新經緯APP)
專家簡介:董登新,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教授,湖北省人社廳咨詢專家,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專家顧問。
(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