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北京新建商品房住宅和二手房住宅都出現量價齊升,而商住公寓在限購傳聞平息之后,成交量有了明顯的回落。整體來看,二手房成為北京樓市的主力軍,新建商品住宅高端化趨勢加速,平均單套成交金額已超過500萬元。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剔除保障房,7月北京商品房住宅合計簽約4933套,環比6月的4685套上升5%。簽約均價為37566元/平方米,環比6月均價上漲了3000元左右,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今年6月因為房源核驗新政策的影響,二手房成交量出現大幅下調,但7月份明顯回升,共成交22340套,重新回到2萬套水平。成交均價4.18萬元/平方米,環比上漲了1.2%。
“總體看,最近3個月二手房住宅成交相比3月和4月的天量都有2至3成的回落。這是市場在連續一年多上漲后的降溫。”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6月份受限購傳聞刺激,商住房已告別單月刷新1萬套的歷史紀錄,7月份簽約6954套。當然,這仍然處于較高水平。
綜合來看,北京樓市已經基本進入二手房市場,而新建商品房住宅則高端化趨勢加快。數據顯示,目前北京新建商品房住宅平均單套成交金額高達525萬元,比上年的379萬元上漲了38.5%。14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成交套數占比達到了32.5%,2015年還只有23.6%。
“五環內新建商品房住宅成交在500萬元以內的只有800套,且主要集中在南五環。五環以內已經基本上沒有500萬元以內的新房。”張大偉認為,北京已經進入城市化末期,未來供應量很難明顯增加,“雖然政策上增加‘7090’土地供應,但2016年供需結構緊張的形勢很難改變。”
■新聞鏈接
全國地價漲了31%
金地集團88億元拿下上海總價地王,房企在土地市場上的不惜重金讓市場驚嘆。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30大標桿房企拿地金額高達3967.77億元,同比上漲了62.5%。土地價格也創下了歷史的最高紀錄,平均拿地價格同比上漲了31%。
更高的拿地成本,預示著更大風險,但房企們對土地市場的熱情依然不減。日前,在瀧悅長安新品發布會上,中國電建地產集團副總經理謝蘇明表示,電建地產的發展堅持“4+4+N”戰略,完成四個一線城市和南京、武漢、成都、長沙四個門戶城市布局的同時,還會關注其他有成長潛力的重要二線城市。謝蘇明還明確表示,下一步會在一線城市按照既定戰略目標加大土地儲備步伐,“當然,我們也會把握好時機,不會盲目地抬高土地價格。”
業內人士表示,一線城市面粉價格高于面包已漸成常態,未來房價漲幅一旦放緩,拿了地王的企業都將面臨入市難題,“有的開發商通過高端產品提高了知名度,比如融創、電建。但豪宅的去化慢,也可能因為一兩個項目被拖垮。”(記者 楊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