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頂尖大學的校辦企業是如何做房地產生意的?答案是,在絕大多數競爭對手生產同質化產品時,努力尋求自己的特點。
“我們希望北大教育和醫療的資源貫穿到社區當中,因為社區每個居民都會需要這些東西。年輕的時候需要教育,長者則需要醫療養老方面的服務。”方正集團董事、總裁、北大資源集團董事長余麗說。而將醫療和教育資源貫穿到社區里,使產品區別于所有房地產商是北京大學校辦企業——北大資源的目標。
西方發達國家產學研合作的思維由來已久。20世紀50年代,斯坦福大學工程系主任和工程學院院長,人稱“硅谷之父”的特曼首先提出學術界和財富界理當結成伙伴關系,始創“硅谷模式”。依靠斯坦福大學強大的科研實力和校方對產學研合作的鼎力支持,“硅谷模式”有力地敦促了地域經濟成長,同時與工業界的親密聯系也敦促了斯坦福大學的科研與教學。除了美國以外,英國、日本等國的產學研合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在國內,產學研合作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余麗透露說,北大資源也嘗試在做這樣的努力。通過打造注重知識文化、注重人文設計、注重居民共建、注重自然生態的“新文化社區”,在社區中配置“新文化中心”、“北大醫療社區健康管理中心”和“資源家”社區服務網絡平臺,讓教育、文化和醫療資源落地,把北京大學的優勢資源服務到社會和民生當中。
“有很多人會認為企業服務社會、服務民生可能只是一個口號,也可能只是一個想法,但我們卻是真正在通過這種形式和方式輸出北大的優質資源,讓更多人認識北大,讓國人知道北大不僅僅有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還有和民生緊密相關的醫療、教育和文化。”余麗說。北大資源希望各地居民也能接觸和享受到這些資源。
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進行產業協同。今年6月,北大資源與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攜手,舉辦“2014中學生考古文博訓練營”。北大資源通過貴陽、濟南、昆山、長沙、青島、東莞、成都、重慶、武漢、天津的城市公司進行前期招募,以北大考古學院的專業題庫為考題,經過初賽、復賽、決賽的層層選拔,并邀請北京大學的考古教授到場進行權威點評,最終從近千名報名者中選出77名學子,赴西安和景德鎮參與真正的考古實踐。北大資源集團為他們提供無償資助。
今年7月,北大資源宣布,北大附中落戶于天津和開封的地產項目中。方正集團副總裁、北大資源集團CEO方灝表示,絕大多數開發商在引進學校的資源以后,是希望房子更好賣。但從北大資源的角度來看,更重要的是北大附中將從天津和開封項目起步,打造中國最好的基礎教育平臺,探索一種具有北大特色的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模式,讓全國更多的民眾和家庭從中受益。“北大要在2020年前跨入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要求我們內部強強聯合,一定把這項事業做好。”方灝說。
余麗指出,作為市場化企業,一定要考慮盈利問題,但將利潤最大化,并不是北大資源的目標。北大資源特殊的身份,意味著要承擔特殊的社會責任。不過在內部協同時,北大資源也會以各產業的發展規律為前提。
她進一步解釋說,和大多數開發商通過購買服務不同,北大資源是通過內部協同配置資源的。這樣做可以避免很多矛盾,規避人事變動帶來的服務質量下降或無法持久的風險。比如,在醫療資源合作方面,北大資源不需要同哪一家醫院談判購買服務。北京大學有八家三甲醫院,方正集團的北大國際醫院也即將開業,通過產業協同,北大資源比其他企業更容易獲得資源。這些合作伙伴在提供服務的時候都是先進門后收費,打破提前購買服務的局限性。
“我們是北大的企業,我們盈利了之后更多的是拿一些資金支持北大幼兒園、北大附小、附中在前期的建設,他們缺錢的時候,我們就拿這些錢支持他。我們不是幾個獨立的完全沒有血緣關系的公司,不會斤斤計較,重大問題不會出現重大的分歧,一定是團結一致的。”余麗表示。
基于北京大學的支持、資源的內部協同、體制創新,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北京大學優質資源的輸出可能比想象中快。比如,方正資本、產業基金將會介入醫療。教育亦如此,除了在天津項目和開封項目中引入北大附中以外,北大資源還在研究其他的模型。
關于未來,北大資源的設想之一是,再過幾年或許不再做拍地拿地的地產。未來有可能是在輸出一種來自醫療、教育的服務,這些服務會貫穿到地產項目中,變成一個產品、變成“APP”,只要下載就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