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最
最年輕的獲獎者是肯尼斯·約瑟夫·阿羅。1972年,在他51歲的時候憑借“一般均衡理論”與另外一位經濟學家共同被授予該獎項。
最年老的獲獎者是萊昂尼德·赫維茨,2007年,90歲高齡的萊昂尼德·赫維茨與另外兩位美國經濟學家以“機制設計理論 ”獲得該獎項。(沈瑋青)
■ 熱點預測
席勒直言中國房地產泡沫嚴重
今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經濟學家中,羅伯特·席勒與中國關系密切,曾多次到訪中國,并多次提及對中國房地產的看法,稱中國房地產泡沫嚴重。
2009年12月羅伯特·席勒來到深圳出席某企業的活動,當時他在回答現場提問時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得非常熱,但是也有一些必須要警惕的現象,在深圳,房地產非常熱,房價高居不下。”
席勒說,“在深圳、上海以及其他中國主要的城市,人們在買房,這樣房子的價格實際上是數倍于他們的年收入的,不知道具體的比例是多少。我們在加州用電腦分析房價和收入比,看到的數字是8倍和10倍,我們就覺得太高了。如果是8倍,就要花8年的總收入買房。”
2009年,羅伯特·席勒到上海出席了由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舉辦的EMBA論壇,當時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上海的房價比較擔憂。“早前聽說過上海的房價,基本上是一個普通人一年收入的一百倍,也就是說,他要工作一百年才能用他的全部收入買一套房子。既然這樣,他為什么還要買這個房子?答案是他預期房價還會上升。人是有投機心理的,他覺得以后房子肯定還會漲,但是我覺得這肯定是非理性的。”羅伯特·席勒當時說。
2011年,在世界經濟論壇2011年年會(達沃斯論壇)上,席勒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再次談到房地產問題,并直言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
他說:“美國房價仍在下跌,我很擔心它會跌到什么時候。家庭負債率仍然非常高,很多人失去自己的房屋,或因更換工作而轉移到其他城市。與此同時,美國負債率已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這樣人們擔心,政府是否還有能力推出新的刺激政策。中國房地產現在泡沫嚴重,如果和美國一樣泡沫破裂的話,這將會對中國經濟產生打擊。”(李媛)
■ 眾家點評
@北大杜麗群(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有專家曾指出“諾貝爾經濟學獎應該說是所有諾貝爾獎里邊最難預測的,每年都是大冷門”。果不其然,今年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再次驗證了該獎的不可預測性。
今年的三位諾獎得主的理論貢獻將對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資產的定價機制以及金融不良資產的處置等方面提供有價值的啟示。
@李稻葵(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講席教授)
2013經濟學獎出現了。我的解釋是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比之于自然科學復雜得多,往往不同的理論是對同一研究對象不斷探索的階段性成就,講出了同一現象不同理解和不同的側面。
2013年三位經濟學諾獎獲得者:和而不同。都具有巨大的學術影響力,漢森側重計量經濟方法,相對窄一點。席勒認為資本市場往往非理性,法馬認為總是“理性的”。辯論極多。前者愈來愈火,后者逐步褪色。希勒仍非常活躍,似乎永不顯老,去年達沃斯到機場在大巴上聊了很久。對中國地產市場特別有興趣。(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