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有著千余年歷史,然而,這座城市真正廣為人知卻是在最近5年。
從一夜暴富式的增長,到如今陷入經濟低谷、煤礦停產、民間融資資金鏈斷裂,榆林的命運始終牽動著人們的眼球。毫無疑問,榆林是有著得天獨厚優勢,也常常被人另眼相看的城市。千里之外的省會西安,陜西省的決策者們懷著復雜的心情看著榆林,希望它能夠成為資源城市率先轉型的表率。
5年前,一份由陜西省委省政府下發的文件《關于進一步促進榆林跨越發展的若干意見》,幫助榆林駛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在與鄂爾多斯的競跑中迎頭趕上,這份文件意義重大,被陜西政商界稱作“榆林27條”。
今年以來,資源行業低迷,繁榮突然終結,榆林又走到了一個低谷,倒逼轉型論不絕于耳。經過逾年的醞釀,陜西省政府近日形成了《關于進一步支持榆林持續發展的意見》,并已下發。這份文件被稱為“新27條”,與5年前那份“舊27條”相對應。
這一次,陜西省政府準備指導榆林怎么做?
榆林慢了
米宏英的公司經營著西裝生意。她的辦公室緊挨著車間,房子里滿是布料和一排排掛起來的西裝成品。一樓的大廳則展示兼售賣公司的產品——西裝和一些挺括的襯衫,價格不算貴,當然也不算便宜。這家公司主要為榆林的大型企業和事業單位提供團購和定制服務,服務的對象是當地迅速發展的中產階級。“去年的生意還很好做,今年敲定一筆單子卻很難,”米宏英說,“你去酒店、商場看看,往年人都是滿的,大家都在消費,今年差多了。”
在米宏英的視野之外,其他跡象也顯示出,突然之間,榆林經濟放緩。
在包茂高速陜西段(鄂爾多斯—榆林—西安),一輛輛奔馳的重型卡車裝載的是榆林出產的原煤、天然氣、甲醇等原材料和化工產品。這條道路的擁堵情況是陜西經濟的晴雨表,過去10年里,隨著原材料價格的節節攀升,榆林的經濟繁榮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動力。但是,這半年里,馬路陡然空曠了起來,以往運煤車動輒排出幾公里的長隊不見了。
今年上半年,榆林的工業產值僅實現了3.4%的增長,同比降低18.7個百分點,下降的原因是中國經濟不振造成的需求下降,這些因素導致原煤、電石、甲醇等產品價格猛跌,從而讓榆林經濟喪失了動力。
榆林市發改委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員說,預計今年的各項數據可能無法實現預測的目標,包括經濟增長、財政收入,形勢非常困難。上半年,榆林的財政總收入出現了令人非常訝異的負增長。
今年上半年,榆林的經濟增長為8.6%,對許多城市來說,這可能是一個還過得去的數字,但在榆林,這樣的形勢幾乎被視為災難。
榆林曾經風光。根據陜西官方的數據,榆林的經濟總量由2008年的1172億元達到2012年的2769億元,年均增長1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2197元達到24140元,年均增長22.2%。這段不凡的持續增長讓榆林躋身于中國經濟的明星城市,成為“暴富的邊城”。
投資一家煤礦的張東說,“10年的高速增長,人們都習慣了。”這10年里,他眼看著原煤的價格從幾十元乏人問津,一路漲至六七百元,甚至許多人托關系買煤,而現在原煤都堆在坑口,看形勢,“整個行業兩三年可能都不會好起來”。
經濟繁榮的突然終結成為了全民情緒發泄的出口,對經濟的不滿充斥于街談巷議。許多民間資本持有的煤礦由于陷入虧損而停產,為它們提供資金的民間借貸公司資金鏈迅速斷裂,這導致了它們的投資人——成千上萬的榆林富豪和中產階級失去了自己的財產,甚至負債累累。
榆林市政府則監測到,民間的投資和消費意愿都在下滑,許多星級酒店的收入下降近半,當地最大的一家汽車4S店東洲大眾的零售額下降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