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多村民即將搬離他們祖輩繁衍生息的土地,讓位于規劃總面積為2.3平方公里的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保護文物,開發土地,秦始皇未完成的阿房宮只是城市開發中的一枚棋子
去偽存真 這些矗立的12銅像并非傳說中秦皇阿房宮前的遺物,此地沒有“楚人一炬”,所以徹底是現代的產物。當地民企投資上億建成的這個假“阿房宮”景區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新“阿房宮”景區。不過,他們都與秦始皇的阿房宮沒關系。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作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文化的標志,阿房宮一直是個傳說。但最近在西安郊區,一個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從地里往上算最大高度達12米的夯土臺子,在2012年獲得國家文物局的批復后,終于被保護起來了,當地正打算將阿房宮的昔日景象重現于世。
7月9日,西安的天空陰沉,塵土飛揚。兩個正在享受暑假生活的男孩坐在聚駕莊村廣場舞動的秋千上,清脆的笑聲劃破了廣場的寂靜。
“你們知道阿房宮在哪里嗎?”個高的男孩停止了蕩秋千的動作,他目光堅定地指著公路對面的廢墟說:“那就是阿房宮,不過幾個星期前已經拆掉了。”旁邊的男孩附和地點頭。
顯然,兩個剛剛念完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并不知道,他們生長的地方,這些垃圾和雜草覆蓋之下的土層,才是真正經過考古學家考證的阿房宮遺址。而他們指向的廢墟,不過是十九年前聚駕莊村的村支書楊懷軍引進的項目——民營企業家雷應魁耗資1.3億元打造的“錦繡阿房景區”。
孩子們更不知道,再過幾個月,聚駕莊以及與之相鄰的趙家堡、大古城和小古城三個村莊都將全部搬遷,他們的祖先把家建在了阿房宮的遺址之上,而并沒有位于遺址之上的阿房宮村和西圍墻村也將部分搬遷,也是因為他們處在“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的規劃范圍內。
總共7000多村民即將搬離他們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土地,一切讓位于規劃總面積為2.3平方公里的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
當然,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僅僅是西安市西咸新區灃東新城“阿房宮人文旅游板塊”的一部分,規劃總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宮人文旅游板塊中,除去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還有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和北京首都創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首創”)合作,計劃累計投入380億元建設的“首創阿房宮文化旅游產業基地”,為此,將有超過2萬7千多名當地居民要搬離。
此消息在2013年6月7日一經發布就曾在網絡上引起不小的輿論風波,首創380億的累計投資“亮瞎”了網友們的眼球,一家門戶網站對此制作了網絡專題《錢燒阿房宮》。
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阿房宮考古隊隊長李毓芳在聚駕莊村住了整整十一年。2002年10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了全面調查、勘探和部分發掘。
六年的時間中,阿房宮考古隊前兩年專注于劃定阿房宮的范圍,后四年主要集中尋找附近與阿房宮相關的建筑。他們最終發現,秦始皇在2000多年前只建成了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從地里往上算最大高度12米的夯土臺子。沒有宮殿建筑,也沒有被火燒的痕跡。 2008年3月,阿房宮考古隊正式對外宣布,阿房宮只建設了尚未竣工的前殿夯土臺基,項羽“火燒阿房宮”缺乏考古證據的支持,也沒發現與其同時代的秦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