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產發展的影響下,2004年全年,北海市完成了地區生產總值158.1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是1995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當時北海市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拉動力量。
在郁鴻勝看來,北海解決房地產后遺癥是比較徹底的,北海市當地政府在處理歷史遺留工程方面做得非常好。控制了銀灘周邊泡沫型的房地產,清理、整頓、調整、梳理了已經被證實的泡沫地產和房產的批復批文。
但是,該時期地產經濟在整個北海經濟中處于一枝獨秀地位,導致北海經濟嚴重依賴地產業。而且,這一期間幾乎沒有大的地產商入駐北海,都是中小地產企業操盤造勢。
進入“十一五”期間之后,北海房地產業再次升溫。2006年新開工項目77個,開工面積111.84萬平方米,分別增長57.14%和17.18%。
2007年,全國地產的再次火爆,讓一些接盤過那些爛尾樓的個人和企業爆發。2008年,北海房地產開發銷售形勢走穩,完成投資39.24億元、增長62.18%,房產交易面積118萬平方米、交易額23.3億元。
整個“十一五”期間,北海房地產業總共完成投資232.25億元,是“十五”時期的7倍。
與此同時,北海市政府開始基于其它產業的發展,正在逐步努力擺脫房地產帶來的后遺癥。
2010-2012年中國房地產走過史上最嚴政策調控的時期,北海的地產經濟經過數輪的整頓、治理和規劃之后,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加上北海經濟已經不再依賴單一的地產,此輪的調整對北海影響非常有限。
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北海樓市在舊政新壓下表現還算出色,成交量高位運行。在高成交量的帶動下,2013年1-6月份北海樓市供應量也有積極的表現,根據北海房地產交易網的監測,2013年1-6月份北海住宅新增面積為1147515平米,同比增加了50.62%;2013年1-6月份住宅新增套數為12073套,同比增加47.09%。
郁鴻勝表示,北海臨近南海,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房地產業能夠融合觀光、休閑、旅游等地方元素,而這很可能將成為未來北海的一個亮點。
但是,目前北海地產業的集中度依舊很低,大型品牌企業、高端樓盤、大盤依舊很少,小而散特點較為明顯。
對于當前的執政者而言,舊的“爛尾樓”問題雖然已經消化,但也必須承認,北海市地產業還會進入新的盤整期,如何讓小型地產企業逐步退出,以提升房地產業的品質將成為下一個考題。(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