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云南昭通市永善縣在建安置房被風吹倒,質疑其存在質量問題,4月10日,當地政府回應稱房屋設計和強度都符合規范,因墻在風口、砂漿凝固時間不夠,所以墻體被吹倒。當地還稱少數房屋確有質量缺陷,正在進行整改處理。(4月10日中國廣播網)
蓋房子就是用來遮風擋雨的,但云南永善的安置房非但沒有扮演好“避風港”的角色,甚至“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在不期而至的大風面前轟然倒下,這不免有些黑色幽默。然而,當地政府事后將責任一股腦地推給大風,嗔怪“大風不識相,何必亂吹房”,其雷人指數遠遠超過事故本身。
據報道,當地派出工作組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經查閱質檢站和第三方檢測單位出具的試驗報告,支砌墻體所用砂漿、磚塊強度等級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試問,如此紙面上的調查,能調查出真相嗎?有哪個豆腐渣工程的質檢報告上,會白紙黑字地寫著“本工程使用建材不合格”?質量合格不合格,應該“不看廣告看療效”。事實上,有移民事后用木棒隨意戳了幾下未倒墻體的墻縫,水泥便呈碎末狀掉落下來,如此明顯問題當地政府何以視而不見?
對于墻體倒塌,“因墻在風口、砂漿凝固時間不夠”的說法也難以服眾。面對“弱不禁風房”,有關部門不能拿“墻在風口論”敷衍公眾,必須徹查此事,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否則,正如網友所言,“現實中倒下的磚墻易扶,倒在老百姓心中的那垛墻難扶”,民心工程注定要成為傷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