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中間環節太多,層層拔毛。農民想發展養殖業,得去跑土地局、畜牧局、建設局、規劃局,牽涉好多部門,簡直跑斷腿。”郭建仁代表說。
大同煤礦集團董事長張有喜代表說,同忻煤礦在辦理手續的過程中,需要跑33個政府部門及下屬的單位,先后要出147個文件,蓋205個章。“簡化手續、提高效率,這是企業的福音。”
工商登記,事關個人創業、企業發展。此次將“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并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等,能讓企業迅速成立,效率極大提高。付雙建代表說,這大大方便了企業,為個人創業提供了更大空間。
“以往辦事有時遇到‘吃拿卡要’現象,但也沒辦法,就只能等。”山西省工商聯副主席、潞寶集團董事長韓長安代表說,手續減了、收費少了,就會激發民間資本的投資活力。
此外,房屋登記、林地登記、草原登記、土地登記……方案還最大限度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相同或類似的職責。“擯棄部門利益,服務職責統一,這才是讓百姓得實惠、得便利。”司富春委員說。
讓社會更誠信:
構筑覆蓋全社會的信用體系
誠信,是支撐現代經濟的柱石之一。商品造假、金融欺詐……種種商業失信行為,腐蝕社會肌體,甚至讓人與人之間都喪失信任。
本次方案采取一攬子措施,積極構筑覆蓋全社會的信用體系,加強政務誠信,力促社會誠信:
——推動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逐步納入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這意味著我國將打造一個覆蓋全社會的信用平臺,并將分散在各部門的信息實現統一共享,這是信用建設的有效途徑。
——建立以公民身份證號碼和組織機構代碼為基礎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這意味著每個人將具有一個嶄新的信用代碼,這是信用建設的有力保障。
——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完善信息網絡、金融賬戶等實名登記制度和現金管理制度。這意味著房產等財產信息更加透明,這是信用建設的基本前提。
全國信用管理師職業資格認證專家委員會委員尚和平表示,這是一個關于社會誠信的頂層設計,從而形成“平臺”“信息統一”“個人信用代碼”“不動產登記”等相互統一的基礎架構,將是我國誠信體系建設的一大跨越,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