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樓市調控長期化的預期,不少房企開始拓展旅游度假地產業務,目前已有萬達、龍湖、雅居樂、中化方興、萬科等多家房企在全國旅游城市跑馬圈地,力圖打造旅游度假地產。但業界專家指出,目前旅游度假地產仍處于起步階段,盈利模式尚不明朗。
大房企加速旅游圈地
近兩年來,房企除了從一線城市開始轉向二三線城市拿地外,也開始在海岸線和各大自然人文資源集中的地區跑馬圈地。動作最為頻繁的是商業地產大佬萬達集團。
2008年-2010年,萬達聯手泛海集團、聯想控股、遼寧一方集團等多個合作伙伴,在全國范圍迅速跑馬圈地,斥資近1700億,擁有長白山國際旅游度假區、武漢東湖中央旅游文化區、福州瑯岐島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西雙版納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等,堪稱中國旅游地產“老大”。萬達集團高層告訴記者,目前萬達已不拘泥于地產行業,而是已形成了商業地產、高級酒店、文化產業、連鎖百貨、旅游度假五大產業板塊。
龍湖地產也先后斥資拿下了山東煙臺36宗地塊和云南玉溪江川撫仙湖地塊,開發集度假酒店、商業、休閑配套設施于一體的生態旅游度假項目。龍湖集團品牌經理邵玉群表示,旅游度假地產也是龍湖目前發展的主業之一,“旅游度假地產也不同于以往的觀光旅游項目,龍湖更傾向于將其打造成為一個長期逗留的度假勝地”。
此外,今年以來,恒大地產、保利地產、碧桂園、萬科、雅居樂也均在旅游度假地產上收獲土地。今年2月,萬科以底價1.39億元在深圳龍崗區南澳拿下一旅游項目地塊。同屬該區域的萬科雙月灣項目1月5日正式奠基,一期總投資約15億元,這是萬科至今投資最大的旅游度假項目。
調控下房企轉型所需
在樓市調控下,一大批品牌房企掘金度假地產并非偶然。
中國商業地產聯盟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永平認為,住宅市場的調控看上去明后年都不會松動,眾多住宅型房企面臨轉型。前兩年,不少房企加大商業地產的發展力度,但發展到現在,商業地產的競爭空前激烈,商業地產的經營也具有復雜性,于是有的公司會轉型做旅游地產。目前這一領域的開發商還較少,競爭性還較弱。
另一方面,房企轉型度假地產,也與目前消費方式有關。王永平表示,我國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后,消費也呈現出結構性變化,旅游消費也在朝著度假旅游的方向轉變。旅游綜合體的進駐,將改善景區的配套不足的問題。
盈利模式正在探索
旅游度假地產是一個全新的行業,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盈利模式可以借鑒。據了解,目前多數房企在嘗試做旅游綜合體的開發,即聚集度假酒店集群、綜合休閑項目、休閑地產社區,并有可能成為一個旅游休閑目的地。
大地風景文化傳播機構創意總監盛永利表示,目前國內外已有的開發模式包括由5A級景區、創意農業、歷史文化遺產、溫泉、主題商業、濱水、文化創意、宗教文化、高爾夫、主題公園等為導向的旅游綜合體模式。
王永平認為,海南的旅游地產更偏向于住宅產品,這放在其他景點不一定有發展前景;華僑城大型主題公園模式也存在被叫停的政策風險。旅游綜合體的發展可能會像運營商業地產一樣,利用建部分住宅銷售來養旅游綜合體,但各大地區的差異性較大,還需要各大房企積極探索。(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