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文錦)昨日省政府轉發省住建廳《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狀況調查工作指導意見》并開始實施,標志著我省調查工作正式啟動,9月17日前將完成入戶調查登記工作。
以社區為單元調查登記
本次調查工作以第六次人口普查相關數據為依據,采取個人申報登記和入戶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查工作依托社區、城中村村委會等基層組織,以社區為單元,對轄區內的住戶和單位人員進行調查登記。
各社區通過張貼告示、發放宣傳單、懸掛標語等方式進行宣傳。讓全社會各行各業、各界人士都了解調查目的、調查方法、調查內容等,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指導協助各地調查,我省將從10個高校中抽出1000名大學生,通過培訓后,深入到全省各縣區。
9月10日前公布收入標準線
《意見》還明確了各地調查工作的時間安排,9月25日為最后時限。9月10日前完成收入標準和住房標準公布,做好調查表格、保障性住房申請標準等材料準備工作,完成人員培訓;9月17日前完成入戶調查登記工作;9月23日前縣區完成數據錄入、匯總并上報設區市;9月25日前各設區市完成數據匯總并報省住建廳;9月30日前,省住建廳向省政府報告調查結果。在規定時限內未按時上報和漏報率超過3%的縣(區)將取消年底全省保障性住房綜合管理“十佳縣”評選資格。
如何填報列出詳細程序
本次調查由社區組織住戶領表填報,駐社區單位組織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職工填報并統一提交到社區。未設立社區的,直接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從填表到公示具體步驟如下:
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統一到縣(區)領取調查表和宣傳資料并發放至社區或村委會。
社區、城中村村委會組織工作人員向轄區內的居民和單位發放調查表: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由社區依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相關數據和居民申領情況,直接將調查表發放至住戶,并指導填寫。新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由社區將調查表統一發放至單位,由所在單位組織,本人填寫。所在單位統一將調查表交至單位所在社區(鄉鎮)或城中村村委會。
社區(城中村村委會)在規定時限內收回調查表。并對填報登記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逐戶開展核查,對家庭收入情況、住房狀況和戶籍人口進行初步認定,對調查表中信息進行核實和糾正、補充。對符合保障標準而未提交調查表的家庭進一步入戶確認。外來務工人員、新就業職工的收入狀況認定由所在單位負責,住房狀況由房產管理部門負責核實。
最后,經核查符合條件的人員采取適當方式進行公示。
住房調查表填寫近50項內容
即將開始的住房入戶調查受到廣大讀者的關注,昨日記者從省住建廳了解到,入戶調查表已經開始向社區發放,為了反映住戶真實情況,按照表中設置,被調查者將填寫將近50項信息。在調查入戶開始后,本報記者將隨同工作人員一同前往社區住戶家中全程采訪調查經過。
填寫的信息有哪些
填寫的主要信息有:行政區劃、調查編號、調查類型、戶主姓名、證件類別、戶主身份證號、性別、年齡、工作崗位、工作職務、繳納社會保險年限、家庭月總收入、工作年限、家庭類型、家庭人口數、住房建筑面積、戶籍所在地;是否居住棚戶區、棚戶區類型,是否為低收入家庭,是否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證號;是否孤老病殘;住房套數、房屋性質、房屋完成程度;是否已解決住房困難問題,解決住房問題意向;解決住房困難采取方式等。
需了解8個數據指標
在填寫之前,首先要了解清楚下面數據指標:1、低收入家庭:按照當地低保家庭收入線1.5倍以下。2、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按照當地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以下確定。3、中等收入家庭:按照當地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上限確定。4、住房困難家庭:按照家庭人均住房面積低于當地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的60%確定。5、新就業職工:18周歲至35周歲,未婚;具有就業地城鎮戶籍或城鎮暫住證(居住證)。在所在單位工作未滿5年;在就業城市勞動關系穩定,并有手續完備的勞動合同或聘用合同,且連續繳納6個月以上的社會保險費或住房公積金。6、外來務工人員:年滿18周歲;具有就業地城鎮暫住證(居住證);在就業城鎮居住6個月以上,勞動關系穩定,與用人單位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連續繳納6個月以上社會保險費。7、無住房:居住危險房屋、不具備基本生活設施的房屋等不適合居住房屋的,視為無住房。8、解決住房問題意向:當地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可申請廉租住房保障和經濟適用房;城鎮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住房困難者可申請公共租賃住房保障;當地城鎮中等收入以下住房困難家庭可申請限價商品房保障。(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