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社會的愛情,不在現實里,不在家庭中,也不在黃昏后,也不在水中央。而是在詩詞里,在風花雪月的文字里。比如《詩經》,比如《樂府》。
《詩經》和《樂府》可以說是中國農業社會初始時期愛情詩的大集合。那個時代,戀人們的愛恨情仇,毫無保留地體現在一行行文字里,不管是懵懂羞澀,還是豪放大氣,都帶著先民們的自然氣息,全無半點煙火色,仿佛都生活在一個完美國度。這種愛情,非但現代人不能體會,即便是在理學昌盛之后的傳統社會,也不再被喜歡。
那個時代自然不是完美時代。他們在山林田野中生活,看似如詩如畫,其實是在艱難掙扎,是一種天然的樸和真,和后人們追求的返璞歸真完全不同。
人的發展史,從生于自然,到征服自然,然后再到回歸自然,看似走了一個圓圈,其實內涵大不相同。所謂的回歸自然,無非是尋找一些我們逐漸失去的東西,比如說純真,比如說敬畏等等。
現代人的愛情是和古人不同的,并不是現代人更功利。現代人的愛情是社會性的,人類越發達,這種社會性就越濃。而先民古人們的愛情,是自然性的,是江河湖海,是山林樹木。人源于自然,不管走得多遠,這種對自然的先天向往都不會泯滅,所以人們永遠都會對《詩經》、《樂府》產生向往。其實向往的并非先民的愛情,而是先民們身上的那種自然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