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了,連個用土地手續都沒有,卻一直都在生產。”連日來,本報多次接到群眾反映商州區國土局對沙河子鎮“譽誠”與“尚誠”這兩個攪拌站多年違法占地監管不力,執法或存貓膩。
9月25日,在商洛市商州區沙河子鎮柴灣村附近記者找到了譽誠攪拌站,站內機器轟鳴,大貨車進進出出,一派繁忙景象。一位村民說:“攪拌站占用的這些地以前是耕地,是租來的,有幾十畝。”而尚誠攪拌站情況也類似。
當日,商州區國土局辦公室一位南姓工作人員查詢后告訴記者:“這兩個攪拌站都沒有用地手續。”而沙河子鎮國土所所長楊小虎在電話里說:“我是2014年1月28日來所里的,在這之前兩個攪拌站已經被局里罰過款的,法律規定一事不能二罰,我已經沒有任何措施了。這都是經過局委會研究的,你可以問下局里。”
隨即,記者聯系了商州區國土局局長高長軍,高長軍稱待了解情況后再說。10月9日,記者再次來到商州區國土局,局辦公室以“記者不是法院的,無權查閱卷宗”為由拒絕出示相關資料。而高局長則在電話里說:“今天我們都下鄉了,那事情我問了,都處理過了。”
記者表示希望了解被罰的具體情況,另外局里對被處罰之后卻依然生產經營,繼續違法占地的情況有沒有進一步措施。局長顯得很不耐煩,說讓辦公室主任再解釋一下,匆匆掛了電話。截至發稿時記者并未接到辦公室主任的回復。
陜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建科認為,如此“一事不能二罰”,那是對法律的歪解。對這些不守法的企業,相關政府部門可以采取強制措施,扣押相關生產設備,甚至可以將事件移交司法部門處置,否則就是政府不作為。如此造成長期違法占地的后果,國土部門都難辭其咎。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就該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該追究企業負責人責任的要追究,該問責政府部門不作為的要問責,否則政府威信何在?法律尊嚴何在?(何俊洲 王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