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學良的回憶中分析,他對他父親統一東北十分敬佩。主要是敬佩他父親統一東北的手段。張作霖當時雖兵權在握,可統一東北并未用兵,而是利用各種矛盾、尋找時機,采取和平的手段統一了東北。
國內戰爭不能無休無止
張作霖統一東北之時,徐世昌在皖系軍閥段祺瑞的操縱下取代了直系軍閥首領馮國璋,成為民國總統,引起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的不滿,雙方在京津地區發生了軍事對抗,史稱直皖戰爭。直系的口號是“和平統一”,皖系的口號則是“武力統一”,雙方對抗,勢均力敵,東北的張作霖成為戰爭勝負的決定性籌碼。張作霖選擇了“和平統一”的一方,通電全國:“回憶民國六年,河間秉政,群陰煽亂,國難將生,作霖乃有秦王〔皇〕島扣留軍械之舉,犧牲一切,排除眾難。然后總統、國會改選問題,乃得次第成立,以有今日。舍身救國,不敢言功。而對于大局之淪胥,豈得置身事外。慨自國體改革以后,干戈滿地,災歉頻年,國瀕于危,為〔民〕不堪命。現在浙有水患,蘇有米荒,直、豫、魯、奉,赤地千里。天災示警,民不聊生。稍有人心者,豈堪再啟兵戎,害我無告之黎庶。又況京畿重地,遽作戰場,根本動搖,國何以立?” (注:《張作霖宣布率師入關以武力為后盾解決時局通電》1922年4月19日,原載《北洋政府步軍統領衙門檔案》,抄見《張作霖文電集》,張氏帥府博物館存稿。)
用張學良的話說,奉軍助直倒皖是為了國內和平。奉直聯手,皖系很快失敗,直奉兩系控制了中央政府,國內恢復短暫的和平。直皖戰爭結束后,曹錕欲對戰爭中他認為倒皖不力的將領王占元進行懲處。當時張學良已經是成年人,張作霖為了培養他,處理中樞大事常帶在身邊。
一天夜里,曹錕來到順承王府,和張作霖閑談,張學良也在場。張家跟曹錕關系特殊,曹錕的女兒,準備嫁給張學良四弟張學思。張學良回憶說:“他們談話時,我在旁邊看,我父親這人很有意思。他們在一起談吶,隨便談,曹錕說,他要對皖系下手,把段褀瑞的皖系徹底打倒。因為什么呢?直皖戰爭前,王占元本來也同意反對段祺瑞,可戰爭打起來后,王占元沒出力量。那個時候皖系的大將是吳光新,段祺瑞的小舅子,這個人在歷史上也是有點地位的,他是士官學校的學生。直皖戰爭起來的時候,他在王占元那個轄區里頭,他是什么官兒了?啊,在長江下游有一個什么總司令,我說不出來了。照理呀,王占元應該把吳光新抓起來。王占元呢就有點模棱兩可,沒抓他,他也沒有那么大的力量。戰爭的結局是,直系把皖系打敗了,可以說,直系就是自那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