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如果我們對張學良的思想,尤其是思想的核心部分——國家觀作深入探究,大概就不會反對這樣的觀點:張作霖對張學良國家理念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
一是因為張學良性格孤傲,受他崇拜的人少之又少,但從晚年口述和遺著看,張學良對他父親的崇拜遠遠超出常人,他經常說,他最崇拜他父親。按常理說,一個人最崇拜誰,誰就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
二是張作霖視長子張學良為掌上明珠,自幼就把他當作自己家業、事業的繼承人來培養,鐵定要把自己用生命打下來的江山交給他還能吝嗇打江山和保衛江山的理路和謀略嗎?從主觀上說,張學良自幼崇拜他父親,他父親從他小的時候開始就想把他復制成張作霖第二,這樣的心理就決定了老子一定會千方百計想影響兒子,兒子也會千方百計地去向老子學習。
一個拼命想學,一個鐵定要教,剩下的問題就是想學的有沒有能力學得到,想教的有沒有東西可教得出。
東北大學代理校長王卓然曾評價張學良“絕頂聰明”,“智商系數很高”。張作霖既非名門出身,又無特別宦途履歷,與中央政府亦無密切因緣,生于亂世,起于草莽,初為街頭流浪兒,后為毅軍首領衛士,再到與胡匪周旋的“保險隊”頭目,又搖身一變為清軍統帶。進入民國后,初為師長,進而晉升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閱使,進而稱兵關內,問鼎中原,最后竟達到北洋政府末代國家元首的高位??赐陱堊髁氐慕洑v,相信誰都不會懷疑他沒什么可教。可以說,張學良從他父親手中繼承東北政治軍事集團的統帥權、東北的領導權的同時,也繼承了張作霖的絕大部分思想主張。這從他們父子對內治軍治政政策、對外原則的連續性上可以得到證明。
有人說張作霖沒有什么思想,一生就是一個“干”字。要說對張學良有影響,也不是思想上的,而是行動上的。這話也對也不準確,說他對,因為有關記錄張作霖思想方面的文字很少,父子之間思想上的交流記載更少;說他不準確是因為,看一個人有沒有思想不光是看他說出來的觀點,寫出來的主張,任何人的所作所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才有人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關于思想上的影響,也不只是通過談話、訓導、讀書來完成,具體行為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常常比語言和文字對人們的影響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