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萬物之靈,傳奇人物又是與常人不同的另類,多數另類人物都是充滿悖論的綜合矛盾體。人生的亮點常常與污點相含相連,激情常常與懦弱交替相雜,尊嚴常常與恥辱相糾相纏,它比自然世界中的任何事物都要復雜不知多少倍。
因此,19世紀英國歷史學家卡萊爾在談到我們稱之為“人生密碼”,他稱之為“包裹物”時說:“對任何思索它的人來說,它是令人驚奇的,不可思議的,神奇的,甚至更甚。”
無疑,張學良是位帶有鮮明傳奇色彩的人物。正如徐慶全先生所說:“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張學良被稱之為‘傳奇人物’,這絕不是浪得虛名。” (注:徐慶全:《張學良怕傷害誰》,《中國新聞周刊》2010年第30期。)他在世時,不斷有傳奇傳出,他人走了,又丟下一串謎團。這一串謎團中,有的像遮山的霧,有的像高天的云。這霧,引起人們的好奇,誰都想走近,因為誰都想知道這霧遮的是啥;這云,引發許多人的疑慮、不安,甚至是驚懼,因為不知道這云會帶來什么風雨,尤其是不知道這云中的雷電會炸到誰。
他輕輕地走了,身后留下一串神秘莫測的數字和一堆難解的謎。
生在馬車上:飄泊百年
張學良不是像今天的人們出生在醫院里,也不像與他同時代出生的東北農村娃們生在自家的炕頭上。“我們東北有三個馬、兩個馬、五個馬、六個馬拉的大車。我媽正在逃難哪。她把我生在大馬車上了。所以我是在咣當咣當行進中的大馬車上下生的小孩。”
這是不是預示著他一生的顛沛流離?
他自從1930年離開東北,一直再未回過東北;1933年離開北平,1935年離開武漢,1936年離開西安,1937年離開南京,一路永別。此后,在幽居的歲月之中,更是永別一路,一直到1946年告別大陸,永別大陸。他于1993年離開臺灣,也再未回過臺灣,一直到終老夏威夷。可謂漂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