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在內地出版后廣受各界矚目,長居暢銷書排行榜。隨著這本書的熱賣,吳思發明的“潛規則”一詞也廣泛地流傳在各行各業,而這種觀念更成為解讀中國歷史,了解華人社會文化面貌的一把鑰匙。
《我的攝影機不撒謊:先鋒電影人檔案——生于1961~1970》
作者:程青松、黃鷗
出版時間:2002年5月
推薦人:編劇、影評人程青松
正如書中所寫,這本書使電影書寫成為了一種立場。
這是一部關注中國獨立電影人創作的書。章明、王小帥、姜文、張元、王超這些導演當年的種種實驗和實踐,推動了中國電影的發展。他們中的很多人當時已經拍了一些作品,但并沒能公開放映,這也使得這本書顯得更加珍貴,因為喜歡他們電影的影迷如果想了解他們最初的創作和走上電影道路的歷程,這本書無疑將是不二之選。讀讀十幾年前他們的思索、言語,看看現在的影壇,現實的鏡頭在漸隱漸顯間切換著。
程青松在采訪中表示,我們每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著這個世界的溫度和變化。他認為,這本書是跟電影有關的,它感性地講述著當代中國電影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可更多的內容是電影之外的。所以,這本書只是一個面對世界的態度或者方式,作為本書的作者之一,他表示,在這些不容忽視的電影里,你能聽到我的呼吸,看到人的面孔。有了這些就足夠了。那些在電影之外的,生命最初的唏噓、歡笑,感動和痛楚,就讓大家以這樣的方式聚集在這里。
《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者:梅列日科夫斯基
譯者:楊德友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
推薦人:藝術批評家朱其
本書的作者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國19世紀末、20世紀前半期最有影響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文學評論家和宗教思想家之一。他的成就涉及歐洲和俄國文史哲各個領域。“基督教是什么”這個問題,貫穿了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全部創作。他通過解讀歷史人物,尤其通過剖析人物的靈魂、精神過程來表現和敘述他的宗教哲學思想。
這部寫于1900年到1902年的兩卷本長篇作品《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明證。通過對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及其主要作品的剖析,梅列日科夫斯基力圖審視俄羅斯現代民族精神的代言人的靈魂,揭示俄羅斯現代宗教思想所面臨的問題,探索這些問題在現代語境中的宗教哲學意義。
《錦灰堆》
作者:王世襄
出版時間:2000年1月
推薦人:作家劉一達
書中收集了王世襄80歲以前所寫的大部分文章,共計105篇,共有線圖234幅,黑白圖424幅,彩圖255幅。其涉及面之廣,在個人的自選集類書籍中極為罕見,從中也可看出作者興趣之博雜、積累之用心。第三卷選收王世襄歷年所作的詩詞120首,由他和夫人袁荃猷手書影印。
本書既可以作為收藏發燒友的手冊,又可使普通讀者增長見聞,或做別致的藝術品來“把玩”。
劉一達說:“王世襄號稱‘第一大玩家’,在文物鑒賞方面的瀟灑與精道令人叫絕。”本書在半年內重印四次。這是一部大俗大雅的奇書。家具、漆具、竹刻、工藝、則例、書畫、雕塑、樂舞、憶往、游藝、飲食、雜稿……書中無不娓娓道來。全書記瑣聞于雅玩之外,雜中見博,博中見雅,而尤多風趣。